三国时代是一个令人感到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历史时期,在这段时间中不知诞生了多少英雄,不知谱写了多少史诗。不管是官渡曹操以少胜多,还是赤壁诸葛火烧铁索横船,都让我们记忆深刻心向往之。
蜀汉武将颇多,曹魏谋士不少。但自刘备离世,曹丕篡权,三国鼎立局面真正形成时,有两个英雄人物就不得不被提到,一个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一个是曹魏谋士司马懿。时至今日,两人还常常以相爱相杀的关系被改编成为各种影视、动漫和游戏作品,可见两人分庭抗礼之势已深入人心。
自公元226年曹叡继位后,诸葛亮就开始筹谋北伐大事,以完成先主刘备光复汉室之遗愿。也是从这个时候,诸葛亮与司马懿开始正面交手,在之后的博弈之中,有一个人虽然只献了一计,打了一仗,但却几乎影响了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人的命运。
而这个人,就是马谡。马谡生于公元190年,是侍中郎马良的弟弟,马家兄弟几人都颇有才气,被并称为“马氏五常”,而马谡是兄弟五人中最小的。也因这般声誉,让大多数人对马谡也十分看好,其中也包括了诸葛亮。
在军中时,马谡常常与诸葛亮彻夜攀谈,上聊天文,下聊地理,排兵布阵,计谋筹划,都与诸葛亮颇有共见。诸葛亮从中看到了马谡的才能,惊异于这个仅仅比自己小了九岁的将士居然学识如此渊博,故而很照顾这个异姓“弟弟”。
公元225年,诸葛亮已有北伐之意,但后方雍闿却于此时反叛归于孙吴,为消除后顾之忧,这一年,诸葛亮亲自率军南下征讨雍闿。诸葛亮心中虽已有定见,但依然于军中复问马谡之见,以期显示马谡之才。
马谡也不负所望,献计说,南方不定,北伐无望。但仅仅只是征服,南蛮势必等到北伐之时再犯蜀地。可若要赶尽杀绝,又不是仁者所为,恐失天下能人之心。所为用兵,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丞相当降服南方,使其真心顺服,而后以蛮治蛮,则南方安定。
诸葛亮心中也有此意,故而听取了马谡的计策。于是,南征时就有了七擒孟获的佳话。而南方安定之后,诸葛亮终于能安心筹备北伐大业了。而这次马谡献计功劳不小,诸葛亮就更加器重马谡了。
公元228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北出祁山开始了北伐大业。经过征南一役,诸葛亮对马谡更为器重,便不顾众人反对,将马谡任命为先锋。而第一次行军打仗的马谡立功之心颇盛,到了街亭时,却不听诸葛之命,竟将军队驻扎在了南山上。
而司马懿派遣而来的曹魏大将张郃此时也已领兵到达街亭,见马谡驻守山顶,心中大喜,立即截断了马谡一军取水之道,并以火攻加之魏军接连进攻,将蜀军打了个大败。战败归来的马谡因违反军令,最终被一直十分赏识他的诸葛亮含泪问斩,这也是“挥泪斩马谡”的由来。
而出师不利使得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业草草结束,而将当时已经颇为强盛的蜀国打退的司马懿则是声名大振。自此北伐失利后,蜀国就像是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的老人,再也无力翻身了。
而司马懿则是在魏国如鱼得水,曹爽之后便架空曹魏,开始独掌军政大权。而在此间,若非马谡恃才自傲,其中胜负还犹未可知,而诸葛亮一生操持的北伐大业也或许不会早早夭亡,落得个最终病逝于五丈原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