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照良 本报记者 戈清平
蓝色智谷创业一号 近年来,烟台高新区以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创新实施“管委会+平台”改革,多举措推动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相互衔接配套,打造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不断提升区域孵化能力,培育出了一批具有突出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在新兴产业领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当前我国双创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催生了量大面广的市场主体,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地处山东半岛的烟台高新区在这方面成效显著。截至目前,烟台高新区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1家,省级备案众创空间3家,数量居烟台市首位。孵化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000多家,累计毕业企业300多家。
探究如此多的市场主体涌现的原因,其“管委会+平台”的双创建设新模式引人注目。这种模式通过多举措推动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相互衔接配套,打造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不断提升区域孵化能力,培育出一大批具有突出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在新兴产业领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仅在山东半岛独树一帜,在全国高新区内也形成鲜明特色。
创业大厦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延伸链条”
构建多元化孵化格局
近年来,烟台高新区不断探索孵化新业态、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以政府引导为牵引,支持社会资源建设各类孵化器的新路,逐步形成了以政府办孵化器为示范、社会力量办孵化器为主体、加速器和异地孵化器为补充的区域领先、专业特色鲜明的孵化器网络体系。
步入烟台高新区,一座创业大厦引起记者关注。据了解,该大厦总投资7.2亿元、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创业大厦以高端企业、科研院所、金融商务等为招商重点,着力打造配套功能完善的科技综合孵化器,目前入驻企业104家,入驻率约95%。”烟台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进入创业大厦,看到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这里的创业者不断敲打着键盘,有的在做设计,有的在编程;会议室里,工作人员指着黑板,向与会人员讲解着自己的思路和方案;各种路演活动举行……这不仅是创业大厦里一天的日常,更是整个烟台高新区创新创业的缩影。
在烟台高新区,还有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以“集聚创新资源、深化校地合作”为特色的校地合作示范基地。该基地引进了双一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清华启迪中英“两国双园”、思科创新中心等校地合作项目29个,入驻企业19家,入驻率约94%。
还有总建筑面积达3.7万平方米、总投资2.1亿元的烟台市大学生创业园。该创业园被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批准为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入驻企业56家,入驻率约90%。截至2019年年底,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部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上市企业1家。
还有总建筑面积达3.4万平方米、以推进中俄高层次科技合作为重点的中俄科技创新园。该创新园先后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等150多个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运作项目累计100多项,实现成果转化并投产16项,成功入选亚洲企业孵化器协会成员单位,是山东省内唯一一家亚洲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目前入驻企业43家,入驻率约90%,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1家、科技部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8家、上市企业7家。
除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孵化机构外,在烟台高新区还有许多以社会资本为投资主体或多种投资主体共同投资的混合型孵化机构。
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由烟台高新区管委会与绿叶投资集团按照“政企合作、企业化运营”模式建设,以“大生物,大健康”为导向,以现代医药研发生产、特色高端医疗、国际化医养结合为重点,利用综合平台在技术、资本、市场等优势,高效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目前,已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英国国家医学研究院等20多家高校院所达成合作,建设了一批高水平、专业化公共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200多个项目入园孵化,引进山东大学、中国医科院、纽约大学、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的30多名博士学历高层次人才。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山东创新药物烟台孵化基地、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烟台北航科技园由北航国家大学科技园投资建设,总投资12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打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其联盟大学的技术转移中心和成果产业化基地,涵盖孵化区、科技研发区、产业区、服务区4个功能区,是山东省首批、烟台首个采用德国被动房标准设计的公共建筑、三星级绿色建筑项目,被列为住建部、德国能源署共建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目前入驻企业29家,入驻率约95%。
此外,基于各类孵化形态,烟台高新区还不断延伸孵化功能,健全孵化链条环节,向孵化器前端和后端延伸,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四位一体的全程孵化体系,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企业和团队提供全过程、针对性的专业孵化服务,逐步实现从团队孵化到企业孵化到产业孵化。其中,以“创业+投资”为主题、以“众创空间+配套孵化”为特色的“创业1号”,拥有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1号创客空间”,为创客提供路演、水吧、咖啡厅、读书角等互动交流平台,目前入驻企业110家,入驻率约99%。
另一个计划总投资12亿元的偌帝生物医药加速器项目已于烟台国际招商产业园首批入驻项目签约仪式正式签约,将致力打造国内一流、山东省领先的发挥示范引领标杆作用的具有加速器功能的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建成后将吸引结构晶体学疫苗、干细胞治疗、脑部影像学智能化诊断等上下游生物医药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进驻。
与此同时,烟台高新区还不断加快烟台中关村协同创新中心等飞地孵化器建设,积极探讨与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合作共建离岸孵化器,通过打造“在异地孵化、在高新区产业化”的渠道平台,着力破解本地技术孤岛、人才孤岛难题。
校地合作示范基地
“优化服务、平台支撑、集聚人才”
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孵化服务能力的高低与人才密不可分,深谙此道的烟台高新区在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孵化服务能力中,积极构建涵盖高端创新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全方位孵化服务链条。
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导师建设。支持各孵化器完善“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的孵化体系,强化对孵化器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创业者3个层次的培训工作,先后引进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联通人力、上海富强资本等国内知名科技服务中介入驻,为在孵企业提供快捷的人力资源、融资、法律、会计、高新技术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依托孵化载体,坚持“人才项目一体化”,加快集聚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领军人才团队。目前园区各类孵化器累计引进和培育各类国家高端专家23人、占园区总数的63.9%,泰山系列人才29人、占园区的63%,烟台市双百计划人才76人、占园区总数的69.7%。为此,2018年和2019年,园区连续两年被认定为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获批烟台首个国家级“海智计划”工作基地,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丰富各类创新活动。坚持把组织层次高、覆盖面广的科技对接推介活动作为促进烟台高新区内小微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的重要抓手,连续举办三届“相约高新区”烟台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承办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总决赛、“鲁信杯”第五届山东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相继举办“聚智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烟台高新区合作对接会、“聚焦烟台高新区”海外华商博士投资创业合作交流会等系列对接活动,吸引清华、北大等27家国内一流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和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海外华商,共有800多项成熟技术面向科技小微企业推介,为科技小微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加速实现技术转移、促进成果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托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总投资4.18亿元打造烟台医药与健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领域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平台涵盖药物筛选与评价中心、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分析测试中心、基因技术应用示范中心、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疫苗与抗体药物研究与评价中心等11个技术服务子平台,购置仪器设备2517台(套),目前已提供技术服务近9000次。
依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由烟台市科技局、烟台高新区管委会、山东火炬生产力促进中心三方共建烟台(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打造集技术成果交易、产学研合作、联合攻关、人才引培、海内外孵化和科技投融资于一体的国际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自2019年6月启动筹备和建设工作以来,探索“科技研发—技术转移—项目培育—创业孵化—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促进高端人才项目落地孵化,已服务烟台市内企业222家,解决企业服务需求20余项,完成技术经纪人培训近300人。
搭建电子信息环境适应性公共检测平台,包含元件级检测试验、组件级检测试验和设备级综合试验三大子平台,场地面积4000平方米,提供专业电子信息类产品的专业试验与检测服务,拥有高低温试验箱、温度冲击试验箱、高压电容器高温老化系统等专业化检验检测设备14台,各类设备原值600万元,可模拟不同的温度与压力环境。
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
“政策扶持、融资助力、管理规范”
完善多层次保障体系
孵化器运营与政策扶持、社会资本输入、管理规范等息息相关,在这方面,烟台高新区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多种新型融资模式,形成了多层次的保障体系。
在政策保障方面,烟台高新区积极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营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定出台《烟台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对认定为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给予10万元、50万元、100万元、500万元的奖励。在烟台市率先制定出台鼓励科技企业加速器发展的实施办法,对认定为区级加速器的经营管理机构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奖励。
在科技金融方面,烟台高新区理清“政府+银行+市场”的工作思路,探索建立三种融资模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助力在孵企业快速成长。
第一种是政府直接输血模式。成立首期1.5亿元的烟台蓝色产业投资基金和3000万元的“天使基金”,重点扶持种子期的初创型企业发展。出台《烟台高新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鼓励企业以知识产权质押方式获得银行贷款。烟台高新区财政出资1900万元设立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出资400万元设立小额担保基金,为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
第二种是“政府+银行”的模式。出台《烟台高新区商业银行支持地方经济考核奖励办法》,鼓励银行机构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放贷力度。烟台高新区财政出资500万元通过中小企业助保金业务平台,为企业提供5000万元的融资额度。成立山东省首家科技银行——烟台银行科技支行,重点支持轻资产、重无形资产项目贷款。
第三种是“政府+市场”模式。出台《烟台高新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吸引创业投资机构加快聚集。由烟台高新区管委会出资2000万元,与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绿叶投资集团、烟台绿创投资有限公司合作申请引入山东省省级天使投资引导基金3000万元,设立规模1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出台《鼓励和扶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意见》,帮扶企业融资。出台《烟台高新区保证保险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充分发挥保险业控制和分散风险的功能,推动保险机构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
在规范孵化器管理方面,烟台高新区积极创新孵化器行政管理和服务手段,对园区内孵化器实行年度统计、审核和动态管理,完善对在孵企业的问诊、巡访和毕业企业的跟踪、对接制度,做到管理无死角、服务全覆盖。强化孵化器监管,建立孵化项目筛选机制,科学制定孵化项目准入标准,提高孵化项目成功率。同时每年对区级孵化器进行审核,对审核不合格的要求予以整改,整改1年后仍不合格的,取消其孵化器资格。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承载着多年的积淀和实力的烟台高新区,未来将不断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助力双创大潮翻滚涌动、百舸争流,用激情与速度彰显双创之气度;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坚毅和勇气,开创双创新局面;用开放共享的理念接轨国际。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蓝色智谷”如海,“双创”如歌。
本版图片来源:烟台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