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旅游扶贫开新路 绿水青山带笑颜

2020-10-27新闻21

长沙晚报社驻天华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建刚(左)在彭德林家走访,了解近期家庭情况。章帝 摄

◎星沙时报记者 李丹

“多亏了党的政策好,今年我家收入在5万元左右,奔小康绝对没问题!”巍峨缥缈的天华山脚下,长沙县青山铺镇天华村大沙里组贫困村民彭德林夫妇在自家院子里熟练地吆喝鸡鸭吃食。再过些日子,他们就可以将这些通过林下生态养殖产业帮扶项目认养的鸡鸭自行销售,卖给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让风景变“钱景”。自发展全域旅游以来,长沙县将旅游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重点将青山铺镇天华村、福临镇影珠山村等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的省级贫困村培育为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从基础设施、线路延伸、人才培训等方面进行对村的旅游扶贫。同时将贫困村的农副产品销售到县内旅游企业,建设更紧密的旅游企业与贫困村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旅游业强大的产业整合能力,开展旅游产业帮扶,找到了乡村旅游扶贫的新路子,让笑脸在绿水青山中绽放。

旅游资源开发

扶贫迸发新思路

秋高气爽,记者驱车前往长沙县青山铺镇天华村,崭新的沥青路上,干净整洁,远处是巍峨缥缈的天华山,身旁是成片的稻田,扑鼻而来的稻香味,空气中充盈着一股丰收的气息。

2014年,这里因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12户。在扶贫工作队进驻天华村前,该村户均纯收入每年仅1万元左右,而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不足4000元。

“近两年,天华村每年接待游客均达30万人次以上。我们贫困户的脱贫增收得益于红色旅游的发展。”长沙晚报社驻天华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建刚介绍,几年前,天华村着力推进全域旅游,在天华山景区开园前,扶贫队与当地党委政府确定坚持生态优先,定下 “旅游+扶贫”的总基调,通过“党建+旅游+扶贫”模式,引进军芳家庭农场作为龙头企业,实施林下生态养殖产业扶贫项目。随后,工作队又与长沙市十之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贫困户“入股分红”为核心,以“企业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企业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就业”为有效连接,帮助贫困户稳定长效增收。并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种植和养殖产业,栽种苹果、黄桃、锥栗和柚子等果树,扶贫产品全部在景区内和线上实现销售。

“这几年多亏了扶贫队的帮扶!”51岁的彭德林一家就是受益者,以前全家仅靠他一人打零工维持生计,现在他在家里搞起了鸡鸭养殖,并种了不少蔬菜,妻子在天华山景区做公益岗位,两个人还可以就近照顾患病的母亲和天生智障的孩子。

旅游产业融合

村民走上致富路

走进开慧镇锡福村,绿水绕田,山幽鸟鸣,一栋栋乡村小楼点缀其中。以前村里有100多人在外打工,前几年,村里采用“村委会+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发展乡村民宿。到现在,全村已有二十几栋民宿,并建成“魔方营地”儿童游乐、热气球公园、“慧润乡村酒吧”等配套设施。乡村旅游日渐红火,在外打工的人纷纷回到村里发展产业。

无独有偶,北山镇以文化促旅游带动山农致富,发展“康养+民俗+旅游”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态,推动乡村振兴。长沙县支持培育壮大了以“公司+集体+农户”方式运营的慧润公司,采取农民、公司、集体631比例的利益分红模式,重点发展“农旅+民宿”产业。开慧镇锡福村的21家乡村民宿,近两年累计经营收入约300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超过30万元,村民平均年收入6万元以上……

景区的发展就是让青山绿水流金淌银,让农民享受到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近年来,长沙县一直在旅游发展上积极探索,重点实施了产业融合提速、旅游产品提质、服务质量提升、品牌营销提档、入县游客提量的五大行动,同时擦亮名人故里游、乡村生态游、现代工业游、商务会展游和低空观光游五张名片。通过“旅游+扶贫”旅游精品线路的打造、等级景区带动、结对产业帮扶、吸纳贫困户就业等方式,带动了贫困户就业创富。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长沙县旅游扶贫直接帮扶210人脱贫,间接带动1100余人脱贫。2019年3月以来,帮助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约324余万元,发放就业薪酬约140余万元。2020年1月至9月,长沙县共接待游客1426.8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8.87亿元,随着长沙县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升,走上脱贫致富路,越来越多乡亲的笑脸在绿水青山中荡漾。

#扶贫#贫困村#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