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三国演义》中:天下迟迟不能统一的原因,其实是人心的自私

2020-10-27新闻23

《三国演义》是一部恢宏大气的史诗级文学著作,其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到晋朝初年的风云变幻,横跨上百年的时间,留下了一段又一段传奇的故事。

但与此同时,这部书中的故事给人留下的印象,其实也非常的特殊。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原因就是三国里的故事太复杂,尔虞我诈,你争我夺,真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从最初东汉末年镇压黄巾军起义,到后来曹操逐鹿中原,统一了长江以北,再后来赤壁一战三分天下,直到最后三国相继灭亡,天下归晋,这场纷乱的局势一直持续了近百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大大小小的战争数不胜数,然而在这一场又一场的战争背后,却是一曲无数鲜血和生命的悲歌。

颜良、文丑,关羽、张飞,卧龙、凤雏,曹操、刘备……

这些人既是这场乱世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塑造者。

或者也可以说三国的局势,其实从来都不复杂,而真正使局势变得复杂的原因,是那些人的内心。分久必合,乃是不可阻挡的天下大势

《三国演义》在开篇时就曾写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也就是说,东汉末年的天下分裂之势,完全都是一种不可违逆的客观规律。细数古代所有封建王朝,其中寿命最长的也不过三四百年,每当一个王朝腐朽到一定程度,最终都会迎来一段乱世,从而加快这个朝代的灭亡。

但是当原来的朝代走向衰败之后,乱世究竟会持续多久,却是一个不确定的未知数,可能是几年,也可能是几十年,还有可能是几百年。比如从秦朝到汉朝,只用了四年的时间,而从周朝过度到秦朝却耗费了数百年的光阴。

而且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也可以看做是一个由汉朝过渡到晋朝的过渡期,这段时间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不过最终的事实证明,这一段过渡期确实不算短,从东汉末年张角领导黄巾军起义,直到后来大晋王朝的建立,中间隔了整整81年的时间,这段时期甚至比很多人的寿命都要长上许多。将近上百年的时光,都在血与火的乱世中度过,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

那么为什么从汉朝过渡到晋朝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要知道想当初曹操平定北方也不过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可是为什么已经拥有一半天下的曹魏,却迟迟不能实现天下的统一呢?还有三分天下之后,为什么他们三方都一直没有实现自己的皇图霸业,反而白白苦耗了数十年的光阴,其中的原因不得不让人深思。

毕竟分裂的天下,迟早是要走向统一的,按照正理来说,这个过程其实还可以压缩很多倍,甚至是数十倍。难道说是因为三国时期的局势比任何时期都要复杂?这种观点显然并不可取,因为每一次天下陷入分裂的乱世之后,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利益纷争,各路诸侯都会割据一方,无论是谁想要完成统一大业,所面临的难度都不会太低,其对手也不可能弱的过分。

要说三国时期人才辈出,杰出的谋臣、军事家和政治家层出不穷,那么其他时代又何尝不是如此?若说三国时代名将如云,那么秦朝末年其实也丝毫不差,一个西楚霸王项羽,足以媲美温侯吕布,甚至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人家汉高祖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所以说局势的复杂并不是主观因素,而真正能够起到主导作用的,永远都是人的内心,尤其是那些可以主掌沉浮的当局者们。

这就是说有人可以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但同时也会有人把简单的事情搞得非常复杂,一切都是由他们内心中的主观因素而决定。魏、蜀、吴三家之争,完全是一场相互破坏和抗衡的较量

东汉末年最初的局势无疑十分混乱,各路诸侯一直都在不停的混战,普天之下没有挤出太平的地方。不过后来随着曹操的发展壮大,以及东吴平定江东之后,局势就已经渐渐变得明朗。

曹操奉天子以击不臣,带着数十万大军挥兵南下,想要一举扫平天下,结束这场乱世之争。其实按照客观实力分析,曹操的胜算是非常大的,无论是兵马粮草以及综合实力等等,曹操都要远远胜过东吴,所以无论是打消耗战,还是正面激战,最终的赢家应该都会是曹丞相。

那么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局势已经变得非常简单,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完全可以说是大局已定,只等江东城破之日,便是曹操大业将成之时。因为当时的天下除了占据江东的孙权之外,曹操已经没有真正的对手,像益州刘璋汉中张鲁之辈,那都属于二线对手,只要打败了孙权,他们也蹦哒不了几天。

然而关键的是,此时还有一个不甘心的刘备,他虽然没什么地盘,也没什么兵马,但是却非常有野心。他和孙权都不甘心,就这样败在曹操的手里,换句话说,也就是他们不愿意看见天下就这么被统一。

因为他们的理想和抱负还没有真正实现,这两个人毕竟都不是池中之物,说白了,他们也想做皇帝,也想站在曹丞相那样的位置,指点江山,甚至是唯我独尊。

而且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心思作怪,孙刘双方开始不谋而合,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去对抗曹操。他们的动机和立场暂时达成了一致,因为只有击退曹操,他们才有可能保住现有的地盘,以便将来再做发展,进而图谋天下。

这种局势就像是有一家大公司在准备统一整个市场,进而塑造良好的规则秩序,但是另外两家小公司却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因为如果整个市场被对方掌控的话,他们就会失去现有的主导地位,以及对现有市场份额的掌控权。

如此一来,虽然对于整个市场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像孙权、刘备这样占据一定份额的小集体而言,却无疑会损害他们自身的利益。越是这个时候也就越能够凸显出来一个人的内心,究竟是怎么想的,到底是为了大局牺牲自己,还是为了自己而搅乱局势?

面对这样的一道选择题,想必很多人都会选择后者,刘备和孙权也不例外,于是这才有了赤壁之战的孙刘联盟。看似简单明了的局势,就这样瞬间变得复杂了起来,曹操的对手不再只是一个孙权,同时还多了刘备集团以及刘表的残余势力。尽管这些人加在一起之后,也不足以正面对抗曹军,可是战争的事情胜败谁又能如此肯定呢?

无论是出于自保,还是出于私心和野心,孙刘联盟联手创造了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但同时也打破了一统天下的希冀。

“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本来能够一举走向统一的天下,就这样再次被无情的分裂,真正的三国时代也随之拉开了帷幕。诸葛亮的完美计划,终究敌不过现实的变化

《隆中对》是一篇我们许多人都曾拜读过的文言文,其中介绍了诸葛亮对于三分天下之后的规划,也是他为刘备量身设计的蓝图伟业。先占据荆益两州,然后坐等天下有变,派遣两上将从荆益两州出发,一路夺长安,一路奔许昌,然后大业可成。

如果能够按照这个计划一直完美进行下去,那么蜀汉夺取天下成就大业的几率无疑是非常大的。但是只可惜诸葛亮虽然能够参透天下的局势,但却无法完全掌控人们的内心,从而也就衍生了一系列的变故。

刘备占据益州取汉中,成功击败曹操,进位汉中王。此时此刻,刘备可以说是站在了人生有史以来的最巅峰,而刘备集团所面临的形势,也在逐渐走向清晰,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但在这个关键时刻,关羽却突然坐不住了,自己的大哥打了这么漂亮的大胜仗,他这个做兄弟的又怎么能甘心落后?于是镇守荆州的关云长,便开始擅自采取军事行动,带兵攻打樊襄两郡。

可能是被最初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也可能是从一开始就中了敌人的圈套,总之最后的结果非常惨烈,关羽败走麦城,导致刘备集团元气大伤,丢掉了荆州大本营,只剩下刚刚到手的益州。

这个变故的确让诸葛亮始料未及,同时也让刘备感觉到非常震惊。本来已经渐渐清晰明了的局势,瞬间又陷入了一团乱麻的状态,然而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都是由于关羽的急功近利,是他的好胜之心,再次搅乱了局势。

不过事情的变化还远不止于此,整个蜀汉的势态还在进一步继续恶化。为了给自己的兄弟报仇,同时也是为了找回丢掉的面子,刘备不顾所有人的劝阻举兵伐吴。70万大军,浩浩荡荡从益州出发,准备一举荡平江东。

此时作为蜀汉集团最高执行总裁兼董事长的刘备,显然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战略错误,但是他自己却并没有意识到。

因为在原有的计划中,根本没有攻伐东吴这一条,他这么做也就等于背弃了原来的初衷,偏离了三分天下进图大业的根本计划。然而此时此刻的刘备已经再也听不进去任何人的劝阻,最终被陆逊火烧连营兵败白帝城。至此,整个蜀汉的家底已经被严重掏空,再也没有争雄天下的能力,指望蜀汉统一天下,建立起新的规则和秩序,俨然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事情之所以会走到这一步,难道不是人心在作怪吗?如果没有关羽和刘备的失误决策,如果他们不争强好胜,不图一时意气,也许诸葛亮的三分大计,最后真的能够完成。

但只是可惜,蜀汉集团的执行者和策划者并没能在所有观点上达成一致,结果也自然难以完成当初的计划。也许刘备在兵败白帝城之时,心中也曾懊悔,不过这样的忏悔已经无济于事。也正是从此刻开始,《三国演义》真正进入了后期阶段。后三国时代的关键搅局者——司马懿

经过前期这么多年的斗争,其实进入后三国时的以后,天下的局势基本上就已经成为定局,三者中实力最强的莫过于魏国,就算东吴与蜀汉两者加起来也不是人家的对手。

所以说只要不再出现赤壁之战那样的战争奇迹,曹魏集团完全有能力击败吴蜀两国,从而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但是事情很不巧,在魏国集团的势力当中还潜藏着一个老谋深算的人物,司马懿。

为了实现自己偷梁换柱,反客为主的计划,司马懿并没有像诸葛亮帮助刘备那样,为魏国全心全意的打天下,而是在不断的架空曹魏皇室,一点一点的将军权收拢在自己手中。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他甚至在对蜀汉的战争中动用了不少心思,比如著名的空城计,就是他和诸葛亮唱的一出非常漂亮的对台戏。

当时司马懿明知诸葛亮虚张声势,但却偏偏按兵不动,分明能够一举击溃蜀军,甚至趁势拿下蜀国,可他就是不这么做。因为他知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一旦没了蜀汉和诸葛亮这个对手,那么魏国皇室对他也就到了卸磨杀驴的时候,如此一来,还谈什么偷梁换柱,说什么反客为主。

所以说在后三国时代,司马懿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搅局者,他把原本没有任何意外的天下大势,按照自己的意愿搅成了一摊浑水,然后从中浑水摸鱼,实现了酝酿多年的秘密计划。

但是经过他们这么多人的反复搅动,这场乱世的持续时间已经被拉长了太多年,从当初的赤壁之战,到后来三国覆灭,大晋王朝一统天下,中间隔了70多年的时间。

在此期间,司马懿成功耗死了同时代的所有人,最终以水底结网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原本是一场拼实力的战争,结果却变成了拼寿命的比赛,由此可见,《三国演义》中复杂的从来都不是局势,而是那些当局者的内心。

因为即使在混乱的局势,也会朝着清晰明了的方向发展,但是唯独人们的内心,总是在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和野心等因素,而不断的使局势变得更加复杂,甚至不惜把一潭清水搅浑。也许其中有人是无心之失,但更多的确是带有目的性的绸缪。总之他们都是在各自为战,所以才会显得如此纷乱。结语

在东汉末年的三国乱世当中,那些当局者的内心之所以会变得如此复杂,其实也是一种无奈,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他们都想以自己的方式让天下统一,并且为此展开了无休止的争夺,但是也正因如此,才造就了那一段长达近百年的乱世。

那是他们对人生的执着,对天下的执念,也是他们中其一生都没能摆脱的困惑。

每一个当局者都在为了统一天下而不懈努力,可结果却又总是适得其反,导致事态的发展,离他们的初衷越来越远。或许这便是古人所说的当局者迷,可是身在局中的人,又如何能做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呢?

#三国两晋南北朝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