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耳屎掏不掏?耳边的小孔是什么?耳朵的几个问题家长必须了解

2020-10-26新闻23

在宝宝发育的过程中

耳朵是个很少受到关注的器官

总是在出现问题时

才会被大家注意到

所以每次在后天收到关于耳朵的提问

都是火急火燎的,比如:

急!宝宝耳朵前面有个小眼儿

最近总有东西流出来,这是怎么了?

洗澡时宝宝耳朵进水了, 棉签擦不到

会不会得中耳炎?急死了!

宝宝老是挠耳朵

是不是耳朵里面出问题了?

唉~当妈妈可真是太难了!

为了不让大家遇到问题时手忙脚乱

今天就通过——

《宝宝耳朵说明书》

跟大家聊聊这个器官中的「小透明」

先通过图片来了解一下

宝宝耳朵的外部构造

没想到小小的耳朵上

竟然有这么多结构吧?

虽然每只耳朵长得都不一样

但有些「异常」还挺让人烦恼的

比如:

耳边多了个小洞

大约有 10% 的亚洲宝宝

出生时会自带「耳洞」

只不过不在耳垂上

老一辈人称之为「富贵仓」

虽然它看起来只是一个小洞

但隐藏在皮肤下的

却是弯弯曲曲的「管道」

根据它所在位置的不同

被称为 「耳前瘘管」或「耳后瘘管」

这个小洞就叫做「瘘口」

而且有这个小洞的宝宝

发生永久性听力受损的风险

是一般人的5 倍

需要通过 新生儿听力筛查来排除

不过,大多数情况下

瘘管都是没有症状的

但要是「管道」里有了炎症

就会有臭臭的粘液分泌出来

这时千万不要去抠它、挤它

轻轻擦掉就好

一旦瘘口变得红肿、或者流脓

就需要药物甚至手术治疗了

耳前多了个肉疙瘩

还有些宝宝的耳前

有一个天生的「肉疙瘩」

这个叫做 「耳前皮赘」

是胎儿期耳朵发育过度的结果

没有什么危害

如果担心它长得太过「突出」

影响了宝宝的颜值

也可以选择切掉它

说完这些外部的小异常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

宝宝耳朵的内部构造

耳朵里面的「小零件」有很多

大部分都集中在中耳、内耳里

而住在外耳的耳屎

反而成了最被家长关注的

其实它还有个好听的学名

叫做 耵聍(dīng níng)

无论是硬巴巴的干性耵聍

还是湿乎乎的油性耵聍

都属于正常的情况

虽然被叫做耳屎

但耵聍并不是脏东西

它是守护耳朵健康的「安全卫士」

有些家长一看到宝宝总挠耳朵

就会想是不是该掏耳朵了?

其实,宝宝经常挠耳朵

最大的「嫌疑」是蚊虫叮咬

或者耳朵里进去异物了

异物如果不能自己掉出来

就要及时去医院

千万不要想方设法自己去取

排除掉这些问题之后

宝宝总挠耳朵也许就是在表达

「我的耳朵生病了」

比较常见的情况有两种:

1. 耳部湿疹

耳部湿疹有时会长在

外耳道和耳甲部位

对于耳朵本来就很小的宝宝来说

是不太容易发现的

所以当宝宝频繁挠耳朵时

可以先仔细观察一下

耳朵周围和耳廓内有没有湿疹

耳部湿疹和普通湿疹的护理一样

但如果宝宝的湿疹长得比较深

最好还是请医生来指导护理

以免自己动手,造成误伤

2. 中耳炎

如果宝宝除了挠耳朵

还有较多脓液持续流出

就很可能是中耳炎了

中耳炎是小宝宝比较常见的疾病

1~2 岁是高发年龄段

哺乳姿势不当、洗澡鼻腔进水

都可能导致液体

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腔

从而引发的中耳炎

而家长担心的「耳朵进水」

其实是不会引发中耳炎的

因为正常情况下

水是不会长时间留存在外耳道中的

但即便如此

平时洗澡之后

也是需要仔细清理耳朵的

那下面我们就来说说

宝宝的耳朵怎么护理?

为了避免耳朵里进水

给宝宝洗澡、洗头时

可以使用这种有护耳的专用帽子

洗完后也别忘了擦干耳朵周围

并用 棉签清理耳廓内的积水

防止流入耳内

另外

如果宝宝躺着哭泣、或者躺着喝奶

导致泪水、奶水流入耳朵了

也要及时清理

这些液体如果在耳朵中存积

可能引发 外耳道炎

至于很多妈妈都好奇的掏耳朵

老编辑唯一的建议就是

不要掏!

因为耵聍会随着

咀嚼、吞咽等行为被震出去

这是耳朵自我清洁的过程

家长可以清理的只有

眼睛能直接看到的 这一小部分 区域

即便宝宝的耳朵

真的到了不掏不行的程度

也只能请医生

使用专业器械来处理

自己动手不仅会把耵聍推得更深

还有可能损伤耳道甚至鼓膜

所以各位妈妈 一定要管住手哦~

本文经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 袁先道 审核

策划:自燃月

插画:陈滢

#小儿健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