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节俭生活态度,不应是孩子的心理“负担”,过分吝啬的危害需警惕

2020-10-26新闻12

前些天家里的小侄女菲菲是一个很懂事的女孩,自打上了大学之后就开始自己勤工俭学,很少找家里人要生活费。而菲菲的一天除了上课,就是在打工或者打工的路上,而且菲菲从小就有很强的独自生活能力,至于为何如此呢,还多亏了她那两个“节省”的父母。

因为父母的节省,菲菲从小基本就没怎么穿过新衣服,只是到了后来上大学可以自己赚取生活费后,才“终于”穿了新衣服。如果是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允许,菲菲也能理解,可实际情况是菲菲家里就她一个孩子,而且父母二人的工作都不错,根本没必要如此节省。

前些天菲菲就给我发信息说和家里人闹了场矛盾,至于爆发原因,原来是菲菲妈要求女儿讲舍友不要的衣服和鞋子拿回家。一、父母过度节省容易造成的三种危害

1、缺少内心安全感

父母过度的节省最容易给孩子造成的一种负面影响就是,内心的金钱缺失感严重,这样的孩子虽然对金钱看得比较重,但是父母过度节省的态度和行为,还是会导致孩子内心缺少安全感。

有的孩子就是因为从小很少收到家长给的钱,而物质的缺乏,也会被孩子归结到父母不够爱自己,所以心里面总是少着这一股安全感。而且这种安全感还会一直持续到孩子成年,哪怕是靠着自己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也会总担心自己的生活因为金钱崩溃。

2、金钱观狭隘

心理学上面有一个镜像理论的词汇,以为孩子的学习模仿能力极强,而父母的行为举止也会映射在孩子身上。其中孩子关于金钱观上的态度,也会因为家长的过分节省,而变得狭隘。

吝啬和节省完全就是两个概念,狭隘的金钱观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绝不会起到积极作用。

3、心理自卑

有些家长张嘴闭嘴就是个“穷”字,可是他们以葛朗台的内核却扮演着节约模仿的行为,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将来可能也会形成一种十分消极的自卑心理。

这种自卑心理也并不一定是孩子觉得家里穷,而是在认清了家庭现实后对父母行为的羞耻,当然也可能是孩子在现实中的碰壁而产生的消极心理。

二、节俭可以,但是请参照下列三项原则

1、生活可以节俭,教育不可以

孩子的教育上是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的,生活上的节俭是没问题的,大不了就是生活方式更简单些罢了。

但要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还是节俭,可就有些不应该了。教育讲究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是教育的耕耘又少不了金钱和时间的支撑。

2、节俭只是一种生活态度

从小我们就学过,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这里的勤俭节约并不是因为穷,而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

这里的节俭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对孩子也是正面的心理作用,而相反的吝啬自然不会起到同等作用。

3、不要强迫孩子

凡事都有个“度”,节俭同样也是要有尺度的,比如有些老人家里坐拥几套房产,每月还有不少的退休金,却还是不顾儿女的反对天天出门捡垃圾。

还有些人自己本就是节俭的过分,然后还要求儿女和自己一样,可是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如果孩子的生活算不上奢侈浪费,家长就不要太多干涉了。

节俭是美德,是生活态度,但它不该是控制孩子的枷锁,家长也是要多多注意。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