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4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在纸出现并可以用来擦屁屁之前,人们使用过的厕后清理材料包括水、布、叶子、玉米芯、木竹片(厕筹)、土疙瘩,等等。直到两千年前由蔡伦发明的纸,改变了书写的历史。
蔡伦造纸术
然而在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汉景帝时的纸,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纸。因此这也直接表明纸在蔡伦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忘记了造纸术最早的发明者。
中国古代造纸术
过去靠刮,后来靠擦
古代人上厕所完后解决犯罪现场用的纸有个专用名词叫厕简,也称之为厕筹。在历史文件中就有记载,现在《南唐书》中有明确记录,后在资治通鉴中也记载了。那时候所谓的厕简其实跟竹简差不多,竹简是用来写字、记录的历史悠久的书写工具。而厕简就是木头、或者竹子制成的小长条而,用来拭秽。
中国古代厕简
中国古代文字精美,古人们连擦屁股都称为拭秽。厕简在中国历史上可谓陪伴中国人最久远的生活必需品了,直到元朝时期都是中国广大群众上厕所必备之物,即便是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在一些偏僻的经济落后的地方,人民群众还是用着老祖先留下的玩意儿解决新时期的擦屁股需求的。厕简被中国人用了很长时间重要原因是古代时期造纸工艺不发达,而且纸品很珍贵,而厕简可以就地取材,加工难度较低,方便使用。
中国古代竹简
芒砀山汉墓发现一间2000多年前建造的厕所,边上有一堆小竹片,这东西就是古代手纸。名字很文雅:厕简。制作很简单,一般用木片或竹片削制成三五寸长,打磨光滑就成了。长相有点像没掰开的方便筷子,更像古代记事的竹简。遥想古人大急又忘带厕简,大约会拆开正在阅读的竹简吧。
后主李煜
后主亲削僧徒厕简,试之以颊,少有,则再加修治”。说的是李煜帮和尚削棍,怕有刺便亲自用脸试爽滑度。这说明直到宋朝,中国人一直用棍子处理排泄物。
从刮到擦的转变,是在元朝完成的。元朝开始使用真正的厕纸。
元朝贵族生活照
元朝皇帝用的厕纸我以为该是“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的澄心堂宣纸。但史料记载了这么个事:裕圣皇后当太子妃的时候对婆婆非常孝顺,学李后主拿脸试手纸柔软度,顺便磨脸皮去角质。“至溷厕所用纸,亦以面擦,令柔软以进”,这纸应该还很粗糙。推测元朝皇族用的大概是“还魂纸”,《天工开物》载“一时书文贵重,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明清生活照
厕纸改良法,启发了湿纸巾明初皇上用的厕纸是四川野蚕吐丝织布而成,《五杂俎》载“大内供御溷厕所用,乃以川中供野蚕所吐成茧,织以成帛,大仅如纸。每供御用之物,即便弃掷”。对于这种蚕丝厕纸我没有评语只有联想——“牛奶香浓,丝般感受”,再联想就是融化的巧克力……不许联想。
厕纸
明代后期皇帝用的手纸是由内官监纸房抄造,原料是废纸,石碾轧浆、淘洗,掺蒲棒绒放水池搅匀;用竹帘把纸浆出来;刷到木板晒干揭下,裁三寸见方,淡黄色。这种纸估计吸水性可以但拉力不一定够,应该没有我们现在用的牛B,但因为是圣上用纸,名字确实霸道——圣纸。
厕纸
更霸道的是慈禧阿姨的厕纸。纸裁好后用水喷湿,隔着湿布用熨斗过两遍让纸光滑平整。据说她的厕纸是“白棉纸”,工艺如下:原料构皮,泡—加石灰—蒸—去灰—榨—抹灰—再蒸—洗—舂—加药—捞—榨—揭—裁。《宫女回忆录》里讲,喷湿这道工序由宫女对着厕纸,口含清水,一口气喷成雾状。
光绪皇上用稍差点的毛边纸——将嫩竹放坑内加生石灰腐沤40天。换清水再浸泡发酵30天。去竹子杂质后捣烂。用竹帘水中捞制成型纸,进风房,刷火墙上焙干。这纸不错,原来是明代藏书家毛晋印书专用的,毛先生习惯在纸边上盖一个篆书“毛”字印章,是谓“毛边纸”。将它揉搓一下,就是光绪用纸。
民国时代厕纸有了专门的工厂生产,1948年法币通货膨胀,上坟时烧真钱比烧冥币划算。法币贬值到比废纸还便宜,“我尝见厕所内法币满地,变为手纸,也算废物利用”。这大概是人类最奢侈的厕纸了,中国人个个视金钱如粪土般。
现代厕纸
现代社会的厕纸多种多样,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厕纸也开始变得讲究起来,厕纸变得越来越柔软舒适,也由干厕纸向湿厕纸转变。
全自动冲水感应一体坐便器
随着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越来越多的电动带冲洗马桶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使得厕纸最终可能也要退出历史的舞台。这不得不感叹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