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用人精髓:不可以选这样的接班人,燕国因此差点提前灭亡100年

2020-10-26新闻11

战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有趣、奇异的事。最有名的就有燕国的姬哙和子之造成燕国差点灭国的事。

公元前316年,《资治通鉴》记载:苏秦的弟弟苏代活跃在战国诸侯之中。因为苏秦与燕国的关系,苏代与燕国相国子之也结为亲家。而后,苏代与子之串谋,想要夺燕哙王之权。

有一次,苏代从齐国回到燕国。燕王问苏代:齐国能不能成为天下霸主?苏代回答:不能。燕王又问为什么,苏代则回答说:齐王不能信任他的大臣。

燕王受此启发,用区别于齐王的方式,专权信宠于相国子之。

后来,有个叫鹿毛寿的燕臣劝燕王:人们都说尧帝最是贤明,那是因为他可以把天下让位给同样贤明的人。子之为燕相,贤明的能力有目共睹,名声在外。现在如果燕王让位给子之,那就是跟尧帝一样受世人称赞。

燕王竟然相信了鹿毛寿的话,把大权都交给子之,让他一人专政于燕国。

又有人告诉燕王:大禹把帝位让给益,让儿子夏启的手下再去当官。接着说夏启的能力太差,所以让益继承了帝位。后来,夏启带人叛变,夺回帝位。天下的人都说,大禹是故意将帝位传给益的,这样夏启就可以自己抢回来。现在,燕国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子之执政掌权,但是太子的人都在为官。这燕国名义上给了之子,实际上不还是太子的?

听明白其中道理,燕王姬哙开心地将官吏的官印都收上来,让子之全权掌管人事任免。自此,子之由相国正是当上燕王,而姬哙因为年纪大了,也不听政,只顾向子之称臣,将燕国拱手相送。

燕王这个做法让现在的人十分不理解,看起来十分荒唐。

那么,燕王为什么这么做?这要从尧帝说起。

传说尧帝十五岁封侯,二十岁即位。他是爱民如子,团结友善,德满天下。而尧舜禹三帝都是传说中非常贤明、非常有恩德的,所以他们可以称帝,可以统一中原。

这中间有个插曲,尧帝和他父亲都姓姬,而燕国最早的君主是周文王的弟弟,也是正统的姬姓。所以燕王姬哙听到自己先祖名字的时候,心中已经信服了一半。其次,尧帝把帝位禅让给了舜,还让自己女儿嫁给了舜。传说,尧帝是因为舜非常贤明,所以才这么做的。

鹿毛寿以此来说服燕王,燕王肯定看子之越来越好看,看自己越来越不如他。再看看燕国太子姬平,又蠢又笨,更是距离子之差远了。

燕王姬哙是一个顽固的守旧派,他脱离不开自己高贵的血统。他一直认为模仿古法治国,当一个恩德、贤明的君王才是当今天下的正道。所以他糊涂的把王位传给了子之,他没有明白的是,贤明是指聪明,而不是指闲的没事做。

虽然成功让位了,但姬哙忽视了四个问题。

首先尧帝传位给舜帝本身就是一个传说,这个传说很有可能是编出来的。各个诸侯国都在以嫡子传位,而燕王这个特立独行的行为是完全不计后果,后患无穷的。

其次传说中尧帝把女儿嫁给了舜帝,让他继承帝位。舜帝有了一位漂亮的妻子,而尧帝也多了一位女婿。燕王忽视了这点,虽然传位给子之,但是根本一点后路不留。

还有就是尧帝曾经要让位于许由的故事燕王可能没听过。尧帝在禅让给舜之前,还曾经要把帝位给一个叫许由的人。许由听到这个事后,竟然跑到河边去洗耳朵,可见许由的觉悟有多深,王位帝位可不是白拿的。自己要心里有数,能力不足是不可以硬接大任的。

最后,接班人的选择燕王姬哙非常草率,他没有认真的考察子之的能力是否堪此大任,也没有想好以后的情况就匆忙做出了选择接班人的决定。

燕王禅让的目的是什么?燕王姬哙的目的无外乎强大燕国,而自己要一个贤明的好名声。可是燕王为了这个目的做出了一个非常差的决定。

历史证明,子之并不是一个非常称职的臣子、也不是一个称职的君王。

燕王要让位时,识时务者应该立刻拒绝。有点头脑的人都应该明白,这样突然白送的燕王头衔会带来无尽的麻烦,虽然暂时获得一国之力,但是如果没有能力就接受君王的让位,其本来利益获得者将会对其恨之入骨。如果有能力治理一国,又有势力辅佐,那么子之早已自己夺位,不需要燕王去让贤了。

得到王位后,子之并没有立刻处理好太子姬平。明知道这个王位得来会引起太子的激烈对抗,应该尽快扫清太子势力,要么杀、要么铲。而燕王子之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

三年后,太子带人反叛。此次反叛引齐国乘机攻占燕国都城,老燕王姬哙、新燕王子之、太子姬平、反叛者纷纷被杀,燕国几乎灭国。

后来,在其他诸侯国的干涉和燕国民众的反抗下,在外国当人质的燕昭王回国继位,燕国才得以延续复国。

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燕王姬哙没有能力,却荒唐地连后路都不留,完全是不负责任的愚蠢。他不想当燕王也可以,为什么不好好为下一任铺好路再传位呢?

燕相子之同样没有能力,还非要揽这个大工程。燕国为两个人的愚蠢付出了惨痛代价,燕国历史差点因此二人提前结束100年。

历史证明,如果选择能力不足的接班人,不但会危及自身,还会殃及全局。所以,能力并不是表面的名声好坏,还要看重深层次的全面情况。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 说明: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刻删除。

#先秦时代#名著典籍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