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20日晚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汉江大堤上
汉阳区永丰街董家店社区主任助理贺立军
正在值守他的最后一班岗
贺立军还有其他令人敬仰的身份
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馆长、
旅美3年的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博士……
工作繁忙,他把办公室“搬”到了大堤
在大堤上谈下了400万元订单
有人对他的行为表示不理解
但贺立军有自己的想法
既是“琴痴”还是“学霸”,火线报名上堤
“堤上有三多——蚊子多、癞蛤蟆多、蛇多。”20日晚,44岁的贺立军一边打着手电,一边熟练用竹竿寻找各种隐藏在草丛中的隐患。自7月10日上堤,他已经值了5个白班和4个夜班,这是他这次上堤巡查的最后一班。
7月20日晚,贺立军(右一)和队友在汉江堤上巡堤。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此前,人们更为熟悉贺立军“豪横”的一面。因为喜爱古董钢琴,他在国外时陆续收藏了百余台古董钢琴并运回武汉,建立了国内首屈一指的钢琴博物馆,并与欧美专业公司联合设立全球古董钢琴修复技术中心(中国武汉),他也因此被人称为“琴痴”。
贺立军还有工科“学霸”的一面。出生于黄冈的他,是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生。在中国地质大学攻读硕士期间,他就开始自主创业,从事地质灾害和矿业灾害处置。2000年开始,硕士就读的贺立军就和导师一起参与为期3年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调查及处置项目。2010年,贺立军开始旅美生涯,在美国当起了文化经纪人。3年后,他选择了回国创业,在汉阳创办了钢琴博物馆。
今年5月,为帮助社区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汉阳区选派117位优秀统战成员担任全区116个社区的主任助理,民建会员贺立军被安排服务于董家店社区,虽然每次来社区要横穿大半个武汉城区,但贺立军从未懈怠。
7月6日,按照全区安排,董家店社区的村集团、武汉世纪董家店经贸有限公司抽调人手上堤值守。“我要上堤,我一定要上堤一起值守!”还在光谷家中的贺立军马上提出要求,当天就赶到大堤,开始了其10天巡堤生涯。
火速上手,执着和奉献精神令队友佩服
“我对大堤并不陌生,但从未亲自上堤参与过防汛。”5名队员排成一列,在手电光的照射下,借助竹竿查探水情,虽然是人生首次上堤防汛,但贺立军一招一式都显得很老到,而他将“手艺”的炼就归功于有个好师傅。
7月20日晚,贺立军(右一)和队友在汉江堤上巡堤。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51岁的董家店社区居民刘行胜是村集团公司的董事,也是贺立军的“师傅”。他曾经当过村委会干部,因为工作需要,他对村里4个村湾的情况了如指掌。
“贺立军刚上堤时,值的是白班,当时巡堤的经验还非常欠缺。”刘行胜作为技术指导,手把手教贺立军巡堤基本常识。为了让他分清楚雨水和管涌江水的区别,刘行胜在下雨天时拉着贺立军蹲在水边,一次观察就是近半个小时。
经过细致教学,贺立军很快从“小白”变成了行家里手。“我很佩服他的执着精神和奉献精神。”刘行胜这样评价贺立军,“他一直是来得最早的那个人,早上7点交班,他6点多就到了,这意味着他5点多就要起床出门。”
值了5天白班后,贺立军主动提出要值更艰苦的夜班,“其实他可以从公司安排人巡查,也完成了任务,但他坚持亲自上堤,我们都非常佩服他。”
边巡堤边谈判,半小时拿下400万元大单
“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样谈判的,而且最后还居然谈成了!”队员们谈起此事依然“震惊”。
7月20日晚,贺立军(左)在填写日志。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我报名上堤时,手头其实有不少事。”贺立军说,花博会有项目要推进、博物馆正在筹备开馆,千头万绪都需要他来决策。为了不耽误工作,他把笔记本电脑都背到了大堤上,空闲时就在现场处理文件,“我跟员工约好,一般的事就电话汇报,非常紧急的文件就送到堤上现场签批,其他的就放在我办公桌上,等我下班后去公司加班处理。”
7月13日,贺立军上堤第4天。一位客户从上海赶来,要和他谈一个合作项目。正在大堤巡堤的贺立军如实告知自己的情况,并试着发出邀请,请对方到现场来谈一谈。“没想到对方竟然真的来了,两个人一边巡堤一边谈判,原以为要谈上几轮的合作,就在短短半个小时后就敲定!”
“这个合作其实非常重要,价值400万元,是公司疫情后最大的一个项目,也将实现我多年来打开高端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梦想。”贺立军觉得合作要看“缘分”,做事更要有轻重取舍,“当时我最重要的事就是巡堤守堤,要是对方放弃了这个项目,那也只能说我们没有缘分,没有什么后悔的。”
在他看来,这么容易能拿下订单,自己守堤的举动也感动了对方,“一个企业在自己的城市遇到困难时都不愿付出,试问有哪个合作伙伴会真的信任?”
不惧非议,跟随本心
“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成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果戈理的这句话既是贺立军家国情怀的写照,也是促使他亲身上堤的动因之一。
7月20日晚,贺立军(左)在填写日志。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贺立军从小就在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接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日后的成长时期,特别是出国在外,这种家国情怀和使命感、责任感更加强烈。
有人笑贺立军不会算账,“每分钟数十上百万的项目,每天时间花在堤上纯属浪费金钱。”有人笑他“不灵光”,“自己从公司找个人上堤,再捐点钱,既风光又轻松,何苦自己受累”。
“作为一个文化公司的创始人,我更看重做这件事的意义。”贺立军有自己的想法。除了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外,他从中发现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一个文化企业在倡导、输出一种价值观时,企业自身首先应该要身体力行,我愿意做这个践行者。在很多人眼里,我做出这样的决定显得很随意、不理性,但这是我的本心,我愿意跟着本心去走。”
21日凌晨,贺立军站完成堤上的最后一班岗,交接班后,他还要忙着收拾东西。清晨6点,他动身前往上海商谈。
从抗疫到防汛,再到实现事业的突破,这个性格倔强而又喜欢“不走寻常路”的工科博士,即将投入新的战场。
长江日报出品 记者:史强 通讯员:黄华章 方颖 摄影:记者史伟 视频:高文举摄制 审看寇鹏 编辑:王戎飞 校对:童永忠
在城市遇到困难时挺身而出
为这样有家国情怀,
富有使命感、责任感的企业家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