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是现代文明人发明的一个专有名词,如果从其所负的职责来看,这个职位却并不是文明社会才有。大约人类在进入了奴隶社会、建立了社会秩序就有这个职位。那时候的“城管”可没有现在管得这么多。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好像在素质上并没有古代人那么高,尽管有着很多的城市管理规定,但城管们每天还是忙于应付。
在城市布局上,违建和乱设摊位好像古人并没有现代人这么扭,大约是胆小,也或许是严刑峻法。只是在垃圾的管理上,大约和现代一样,总是让人头疼。这样就问题来了,古代的城管叫什么?他们都管些什么?
其实,古代的城市管理远没有今天这么复杂,那些“城管”们管得也不会太多,专职的人员也很少或基本没有,只要一部严厉的法律大约就可以解决问题。对于古代的城市管理,有历史资料记载的内容,基本都是城市垃圾的管理,可见,垃圾之害也并非今人才有,古人也是深受其害。
关于古代城市垃圾的管理,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也就是史料中记载的,源于商朝的“弃灰之法”。在商朝的时候,在大街上倒垃圾(灰)会被砍手。这个事实来自于《韩非子》里的记载。
一曰: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子贡曰:“弃灰之罪轻,断手之罚重,古人何太毅也?”曰:“无弃灰,所易也;断手,所恶也。行所易,不关所恶,古人以为易,故行之。”
韩非子
是说子贡觉得这个规定过于严厉,于是便去问孔子。孔子解释说:不让你倒垃圾,这很容易吧。说要断手,这让他们很厌恶吧。做他们容易做到的,又不触犯他们厌恶的,古人觉得可行就这样做了。
当然,这个“弃灰之法”在秦先秦时还在沿用,商鞅变法时也没有忘记将它加到秦律当中,根据《汉书·五行志》中也有记载:“商君之法,弃灰于道者,黥。”所谓“黥”,就是在人脸上刺字并涂上墨汁。因为扔垃圾被脸上刻字,受刑者大概会留下一生的阴影,所以也就不敢再犯了。
除了明文规定的法律条令,大约在先秦以前,还有职业“街道清理人”,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城管,不过,他们被叫做“条狼氏”。根据《周礼》记载:“条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条狼氏是古时候的街道清理、管理的一种官职。“条”实指“涤”,“涤除道上之狼扈,而使之洁清”,何为“狼扈”?也就是道路上一些杂物,贾公彦解释为“谓不蠲之物在道,犹今言狼藉也”。条狼氏对街道清理进行得井井有条,路上行人见了纷纷退避,给人感觉也颇有天子出巡的味道。
掌执鞭以趋辟,王出入则八人夹道,公则六人,侯、伯则四人,男、子则二人。——《周礼·秋官·条狼氏》
可惜,并不是满大街的唐朝人都有这样明智的求财之道,唐朝针对那些对垃圾回收没什么想法的人,还是走了严格的法律办法——不仅处罚乱扔垃圾的人,其主管部门监督不力也将一同获罪。
《清明上河图》局部
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疏议曰:具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唐律疏议》
到了北宋时期,由于东京卞梁沉重的人口压力下,城市环境卫生更难于管理,便设立了一个街道司,专门负责京城的城市管理。它和从前的“条狼氏”颇有相似,负责监管城市的街道环境,就好比今天的“城管”。
街道司规模很大,大约有五百多人,可谓是北宋时期规模最大的衙门了。这些人每人月薪“钱二千,青衫子一领”,对街区的管理也是划片包干,分内职责有明确规定。管理的内容包括整修道路、疏导积水、清理街道,整顿市容。
到了南宋时期,则南宋的《梦梁录》里记载着一种名为“倾脚头”的职业,具体干嘛呢?专业掏粪。到了春天,“官府差雇淘渠人沿门通渠;道路污泥,差雇船只搬载乡落空闲处”,所以当时临安街头还算整洁。马可波罗到达临安(今杭州)时也曾盛赞临安是“世界最美丽名贵之城”。
可见,城管对于城市文明还是不可缺少的,尽管他们有不文明的执法行为,但我们也不应就此而忽略了他们的作用。如果不进行规范管理,不严格执法,即使古人也难逃垃圾围城的困扰。
大家觉得如何?还有什么看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