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千古一相当属谁?历史上堪称贤相的三人,诸葛亮可列第二

2020-10-24新闻16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封建王朝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显赫的职务当属宰相一职,若任宰相,则可为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那是大权在握。宰相一职之所以重要,在于皇帝要靠他来帮助治理国家,因此,宰相的人选问题则为至关重要,他关系着一个王朝的兴衰、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千古名相当属谁:管、萧、诸葛

春秋时期,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是有管促辅佐;秦能统一六国,在于任用了商鞅、张仪、范睢、李斯之才为相;汉刘邦定天下及汉初经济的恢复,是有丞相萧何之功;三国时期,蜀虽弱确能立于三国之中,是有诸葛亮之能。及至唐太宗“贞观之治”,也是有贤臣辅国理政,北宋经济之繁荣独冠历代王朝,更是由于群星璀璨之故。自明太宗朱元璋废宰相制而设六部,明、清两朝就没有了丞相一职之说,虽有职位相当于宰相之臣,但其权力却是不能和前朝相比了。

管仲塑像

因此,若是要谈及“千古名相”、“千古一相”之称谓,似乎明清以后都是不作数的,因为这两朝根本就没有设置丞相一职。小编根据古代丞相的职责及他们对王朝的影响程度,大体做了一个比较,私下认为,若说“千古贤相”当属春秋齐之管仲、汉初之萧何、三国时期蜀之诸葛亮三人,其他均无出其右;若非要有个“千古一相”,让其独一无二,则当属春秋齐之管仲,这个即使先贤孔圣人也是认可的,也是为后世史学家所推崇的。

此三人在生前对国家所做贡献是不用说的,只是他们的眼光远比其他人要看得远,在临终之时均对后事进行了安排,就其对后事的安排上,也可看出他们之间还是有差别的。当然,他们毕竟不处于同一个时代,若真的要进行比较,总归还是有些牵强。

诸葛亮塑像

管仲给齐桓公留下了一个团队

公元前645年,为齐国苦心经营了一生的管仲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作为齐桓公非常尊敬的“仲父”,齐桓公亲自探望并向他询问接班人的问题,于是便有了史书记载的“病榻论相”之事。

出于对齐桓公的尊重,管仲是想先听听齐桓公有没有人选,故没有直接回答。齐桓公见管仲不作声,便说鲍叔牙如何?管仲立即表示反对。这让齐桓公非常吃惊,当然这个回答也会让我们吃惊。“管鲍之交”这个故事我们并不陌生,管仲的事业是鲍叔牙成就的,他们可是铁哥儿们。再说,鲍叔牙是齐桓公相知五十余载的老师,也是齐桓公最信任的人,为何管仲会表示反对呢?

管仲拜相

管仲说,鲍叔牙是个大君子,即使有千乘之国送给他,如果他觉得没有道理的话,他也是不会接受的,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完美了。正因为如此,就不能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就要问了,正人君子不能当宰相,难道要用小人来当宰相吗?也许这也是齐桓公所想的。管仲接着说,鲍叔牙嫉恶如仇,爱憎分明,“见一恶终身不忘”(《管子.戒》),用这样的人来做宰相,他怎么能够从国家的利益来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呢?所以很难处理好个人和国家的利益的。

既然鲍叔牙不能做宰相,哪有谁合适呢?管仲向齐桓公推荐了隰朋。第一,隰朋见多识广,目光远大,而且能够虚心向下;第二,隰朋无论是在处理家事还是国事,从来都不是自己亲自去处理,这种人懂得授权,对下属能够做到信任;第三,隰朋既不会因么废公,也不会公而忘私,所以他既能忠于国君,同时也会注意自我保护,因此他能够处事周到,是个忠孝两全之人;第四,隰朋不会以权谋私。据说隰朋有一次去赈济灾民,到最后民众压根就不知道隰朋是谁。管促认为,这样的人从贤臣变成权臣的可能性非常小。

齐桓公非常满意,但他却担心隰朋不能服众,害怕几位大夫作乱。当时齐国除管仲、隰朋外,还有鲍叔牙、宾胥无、宁戚、孙在国人,齐桓公大概是担心他们四人吧。这些人管仲当然是非常了解的,所以他给齐桓公做了一个分析。他说,鲍叔牙为人好直,却不知道变通;宾胥无好善,但却不愿为国家受委屈;宁戚能干,但不知道适可而止;孙在能说,却不必得静默守信。管仲为何要说这些呢?

管仲生前从不评论同僚官员,这时他告诉齐桓公这些,那是要他明白一个道理。国家的治理不是靠一个人,而是靠一个,而是要依靠团队的力量。那么,这个宰相就相当重要了,他要必得协调好团队里的关系,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而不是刻意地去扼制他们的缺点,毕竟人无完人吗。所以,管仲不光是给齐桓公推荐一个宰相,而是给齐桓公留下了一个治国的团队。

萧何推荐丞相非常小心

萧何去世之前,年轻的汉惠帝也来到了病榻之前,同样也是提到了由谁来接任丞相的问题。萧何说“知臣莫如主”,他也没有直接来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他不直接回答呢?他与管仲一样,也明白用谁来做丞相,那是皇帝的权力,自己只能给个建议而已,所以也是相知道汉惠帝心中的人选,如果自己贸然推荐,可能会发皇帝的猜疑,害怕落下一个结党营私的口实。

萧何塑像

所以,他和管仲一样,要掌握好这个分寸。果然,汉惠帝心中确实已经有了人选,这人会是谁呢?汉惠帝就对萧何说,让曹参当丞相行不行。萧何一听,立即点头表示同意,并说您得到了贤才,我萧何是死而无恨啊。萧何去世后曹参接任,由于萧何在世的时候制定的一系列制度非常到位,所以曹参就没有修改和调整,一直按照原样运行,保持了国政的连续性,对于汉初的稳定起到很大的作用。

萧何是西汉开国丞相,他对于西汉政权的建立,以及汉初社会的稳定,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懂得权变的人,很会协调君臣之间、臣臣之间的关系,因此才能得到多疑的刘邦的信任。当然,他也懂得其中的凶险,所以在这件事情上非常小心,对后世子孙没有产生不利的影响。当然,萧何临终前对丞相人选的推荐,也为后世留下了一段佳话,有个成语叫做“萧规曹随”就是从这儿来的。

萧何月下追韩信

诸葛亮安排后事有一种无奈

诸葛亮病危五丈原,后主刘禅派李福前去探病,当然也是询问其身后国家大事了,至于谈了些什么,诸葛亮对其死后还有其它什么安排,史书没有记载,我们当然也是不知道了。数日后,李福返回成都复命,走到半路后,总觉得有个事情没有说透,就又返了回去。什么问题呢?当然是诸葛亮死后丞相的人选问题了。

一见面诸葛亮就说我知道你还会回来的,你想问的问题蒋琬就可以。但是,我们不能不说,诸葛亮没有考虑李福似乎有点遗憾,因为李福眼光看得很远。他又接着问蒋琬之后谁可接任。诸葛亮回答说费祎可以接任。又问费祎之后谁可任之,诸葛亮就再也没有回答。他为何不回答呢?

诸葛亮剧照

大家都应该知道“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这名俗话吧。这说明当时蜀国的人才已经是相当的匮乏了,他实在是想不起在费祎之后还有谁可以继任。当然,诸葛亮是被神化了的人物,也许他根本就想象不到,费祎之后蜀是否还能够存在,也就没有必要再往下想了,他的心中一定是非常地无奈。

“千古一相”当属管仲

此三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他们的功绩和名声自然是不会有太多的异议,若是要排个座次,我们无妨从推荐接班人入手,来粗略地品评一下。

萧何无疑有点患得患失,在这个问题个既聪明又小心,始终还是顾及名声及家族利益。当然,他和汉惠帝的意见取得了一致,这对于后来君臣之间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但他的眼光不够远,那就是就,还没能绝对做到国家至上。而诸葛亮若三人以此事相对比,似乎难逃权臣之嫌。尽管后主刘禅无能,但他却是抛开了皇帝的意见,而单方面做了推荐,也只是为蜀汉政权留下了两个人,但大局观似乎不是很强,过于突显了个人能力。他能够看得很远,但却未往更远安排。

唯有管仲至上,他不是单纯地为齐桓公推荐一个宰相,而是要推荐一个能够统领这个团队的人选。他对于齐国今后的政治架构有一个全盘的考虑,他不光是想推荐一个称职的宰相,而是要这个宰相能够做到人尽其才,大家为齐国的霸业共同出力。所以,无论是政治才能,还是卓识远见、个人胸怀,管仲都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相”。

#君王皇帝#诸葛亮#管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