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离休不渡蹉跎月 愿把余晖泽后人——记洮南市关心下一代报告员宋登岭
宋登岭出生于1931年,1945年参军,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18年的南征北战,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反击战,5次立功受奖。1963年转业到地方工作,1992年,开始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宋登岭把这项工作当成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竭尽全力,用行动印证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高贵品格。
1992年,宋登岭开始从事洮南市社系统关工委工作,当时的供销联社废旧公司有18个站店,多分布在市郊,最远的一个农村站离洮南有70多公里。为了掌握每个站店青年职工的思想状况,宋登岭每个月都要深入到各站店和青年职工谈心,召开报告会、座谈会,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宋登岭虽然是这些年轻人的老领导,但他和蔼可亲地同青年职工交朋友,唠知心嗑,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从而赢得了青年职工的爱戴。
宋登岭第一次作报告,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回忆撰写了题为《不忘革命先烈,珍惜幸福生活》的讲稿,为社区青年、中小学生讲了5场。他在给青少年作报告、讲革命故事的同时,产生了一种想法,就是用手抄壁报的形式来扩大教育面。1994年10月1日,建国45周年之际,他在9月初就拟定提纲,搜集资料,每天早晨四点起床,戴上老花镜开始忙碌,一直忙了20多个日夜,写了一万多字的大型壁报,展示建国45周年来的辉煌成就。壁报展出后,像一块磁铁吸引了广大青少年前来观赏和学习。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宋登岭用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版面新颖的形式,编写了一期题为《话香港回归》的大型手抄壁报,分3大部分,24个题目,共9000多字。壁报周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周边的花边是他拾来的100多张扑克牌,挑出红桃精心剪下来贴上去的,表达了炎黄子孙迎回归、盼统一的爱国之心。
2004年,洮南设府100周年,他想,这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爱家乡教育的好时机。于是,宋登岭到市史志办、档案馆和有关部门搜集资料,经过20多天的准备,他撰写了题为《百年府县历程,工农商教齐发展》的讲稿,为青少年作了8场报告。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中,他查阅了大量文献,走访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同志的英勇杀敌的切身经历,编写了一期《回忆抗战历史,不忘抗日英雄》的讲稿,在社区和学校讲了6场,使广大青少年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017年,宋登岭不顾自己年岁已大,在学雷锋纪念日和“三八”节继续作报告,为中小学生讲述雷锋的故事,为妇女讲述女红军在战场上英勇奋战的故事,讲到动情处,老人声音哽咽,眼里泛起了泪花。
20多年来,宋登岭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和60周年、国庆50周年、 建党80周年和90周年等活动中,先后办了24期壁报,共写了50多万字。从他第一次办壁报起,就感到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要经过确定主题、查阅资料、设计栏目、文字抄录、标题和花边美化等许多程序,而其中每一道工序对他来说都是一道难关。但他用自己的行动,见证了路是人走出来的,事是人干出来的,只要坚持学习,肯下功夫,壁报就能越办越好。
吉林省关工委的同志看到宋登岭老同志办的壁报,内容丰富,思想性强,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给宋登岭写信鼓励说:“离休不渡蹉跎月,愿把余晖献后人。”
为了给青少年讲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课, 宋登岭坚持随时随地搜集各类有关资料。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赴朝作战60周年、70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70周年时,为了搞好教育活动,宋登岭自费去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锦州市辽沈战役纪念馆,抄写其真实历史资料,回来编写宣传材料。旅差费和编写壁报所需材料,先后花费5000余元。有人问,你搭着钱,费着力,到底图啥呢?宋登岭笑着回答说:“我是个战争年代的幸存者,和我一起从家乡出来打鬼子的18个青年人,就剩我们4个活了下来,我要对得起死去的战友。”
近30年来,宋登岭始终坚持“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这一“五老”精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称赞,还多次被吉林省关工委、白城市和洮南市委、市政府授予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作者| 记者 李政孚/报道 张殿文/拍摄
编辑 | 雷雪 责编| 李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