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汪伟秋、李欢7月21日报道:在抗洪一线,有人乘艇入村搜救,也有人重复、单调、枯燥地装填沙袋。装填沙袋的年轻指战员笑说,自己这样的出现或许没有“神兵天降”的范。但在受灾群众眼中,他就是最可爱的人。今天下午,在芜湖二坝镇灾区现场,9岁男孩和他的家人骑三轮车费尽周折给这些最可爱的人们送来一大桶绿豆水,让人动容。
洪流之下,芜湖域内多处溃堤。截至20日,芜湖无为市二坝镇蛟矶村外护大盾构段发生约120米破口,蛟矶村受灾严重,紧急疏散3000人。洪峰不断涌至,破口也越来越大。20日晚,接到芜湖市鸠江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通知,上海消防救援总队跨区域增援攻坚专业队派50名指战员次日到二坝镇装填土袋,以合圩口。
上午8时30分,一编队50名指战员准时到岗。在他们面前的,是高高堆积的粘土堆和叠放着的编织袋。任务简单——用铁锹将堆积如山的粘土扎进编织袋,堆在一边,等待后续配合部门运走,但干起来却着实费力。
炎炎夏日,水汽蒸腾而起,这方天地体感更加闷热。指挥员刘宝成将队员分为两组,轮流上岗。指战员们个个脸晒得通红,走近时他们的身体都仿佛往外冒热气,但手下却一刻未停。
虽戴着手套,但他们擦汗时还会不经意碰到眼睛。交班时一名指战员眼睛被粘土沾到,一下子就肿了起来,睁都睁不开。脖子上搭着的毛巾更是浸满汗水,已经没法起到擦汗的作用了。与此前在上海备勤时的训练相比,强度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和之前的任务确实不一样。”99年出生的指战员朱一鸣文气的脸晒得通红,他刚装填完沙袋交班可以休息了,他就直接坐在了地上。这个年轻男孩是上海崇明人,加入消防救援队伍已有3年,这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跨区域作战救援。枯燥地装填沙袋,一填就是一整天,与他想象中“神兵天降”出现在灾民面前的形象有些不同,但他说:“在灾区,能做什么就做什么,都是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当地村民眼中,救援人员的出现真的仿佛“天降神兵”。对这些最可爱的人,他们也给出了最温暖的回馈。
下午15时,当地居民艾先生带着9岁的儿子,一家5口人骑着三轮车赶到了一编队装填沙袋的作业地。路途并不遥远,却要涉过多处积水路段。指挥员刘宝成惊讶极了,这么热的天,路又不好走,怎么还带着孩子来这里?
9岁的小朋友跳下车,指着三轮车斗里的几个大保温桶说:“叔叔们,来喝点绿豆汤,休息休息吧!”
一时间,队员们都有些不好意思,谁也没上前去拿。艾先生和家人们见状拿出塑料碗,从保温桶里盛出,一一递上。
艾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家住在蛟矶村,家里受灾严重,田地都被淹没。看到电视上说的,有全国各地的人来帮忙抗洪,心里特别感动,也想为他们做些什么。今天凌晨5点半,艾先生和家人就起床准备,40斤绿豆熬出大桶的绿豆水。晾凉后,一家人开着三轮摩托送来,就为了在这三伏天的中午,给前来帮忙的“亲人们”去去火。
三伏天,一碗群众送来的绿豆汤,成了“鱼水情”的最好注解,战士们干劲更足了。下午18时,沙袋装填仍在继续。一编队50名队员已装填沙袋3000余袋,每袋重达3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