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董重舒哲学思想中的心理学观点 1.思想提出新儒学的背景。 2. 董仲舒大一统的思想来源及积极意义。 3. 董仲舒思想的特点。

2020-07-21知识6

大一统:董仲舒从儒学经传2113中5261寻找统一的理由,他从《公羊春秋》中找到4102了\"大一统1653。董仲舒就根据《公羊春秋》的记载,提出了\"大一统\"论。他在《天人三策》中说:\"《春秋》所主张的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适合古今任何时代的道理。天人感应:董仲舒\"天人感应\"论,是以社会、政治来说的。他把《春秋》中所记载的自然现象,都用来解释社会政治衰败的结症。他认为,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否则,”天\"就会降下种种\"灾异\"以\"谴告\"人君。如果这时人君仍不知悔改,\"天\"就会使人君失去天下。扩展资料:董仲舒主要思想主张的影响:董仲舒是汉代的经学大师,是超过前人与时人的杰出的大政治思想家。他的思想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继承与发展了春秋战国以来与西汉初期的思想学术。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了哲学、经学、政治法律、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社会经济、历史与民族等各个方面。他的这些思想,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现实意义:奉\"元\"而起的祭祀、封禅、改历;促进了汉民族的形成与奠定了中华民族融合之思想基础;司马迁的《史记》受董仲舒思想的影响深刻;改变王侯将相养士风气与废除诸侯政治上的权力;君主爱民为民,官吏奉公廉洁;《春秋》决狱、断事。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有哪些内容 董仲舒为适应汉代一统国家的政治需要,从揉合“六艺之科”和“孔子之术”入手,而精心炮制的一种专门为政治统一作理论解释的学说。它适应加强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的需要,编造了“天人感应”的政治理论;适应加强君权的需要,敷衍了“君权神授”的神学目的论。适应维护大一统纲常的需要,将先秦多家(不止儒家)的相关思想改造成以“三纲五常”为基础的“忠孝”理论(人们往往认为“三纲五常”只是对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发挥,欠妥!因为至少“儒家”以外的法家韩非也提倡“忠孝”);适应维护和延续一统国家的需要,提出抑制土地兼并,主张限田、薄敛、省役主张等等。总之,“董学”是在对先秦“六艺之科”与“孔子之术”进行揉合,对包括阴阳、五行、儒、道、墨、法、名、杂,乃至术数和方技等家在内的诸家学说,加以杂交、嫁接、揆度、敷衍、改造的基础上。而炮制的一套以“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和“三统”(黑统、白统、赤统)循环等学说为其理论基础,以“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为其核心内容的,驳杂而又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体系。扩展资料:理论要点:继承了宋明理学的本体论,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是“天人合德”的宇宙本体论,它把天地生生之德与人性。董仲舒思想的特征和影响 特征是:\"君权神授\",\"天人2113感应。该思想使儒家思想逐渐5261成为正统。董仲舒4102思想的特征特征为\"君权神授\",1653\"天人感应\",他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董仲舒一生历经四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扩展资料:董仲舒,自幼天资聪颖,少年时酷爱学习,读起书来常常忘记吃饭和睡觉。其父董太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孩子能歇歇,他决定在宅后修筑一个花园,让孩子能有机会到花园散散心歇歇脑子。第一年,董太公一边派人到南方学习,看人家的花园是怎样建的,一边准备砖瓦木料。头一年动工,园里阳光明媚、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蜂飞蝶舞。姐姐多次邀请董仲舒到园中玩。他手捧竹简,只是摇头,继续看竹简,学孔子的《春秋》,背先生布置的诗经。第二年,小花园建起了假山。邻居、亲戚的孩子纷纷爬到假山上玩。小伙伴们叫他,他动也不动低着头,在竹简上刻写诗文,头都顾不上抬一抬。第三年,后花园建成了。亲戚朋友携儿带女前来观看,都夸董家花园建得精致。父母叫仲舒去玩,他只是点点头,仍埋头学习。中秋节晚上,董仲舒全家在。董仲舒的思想观点有何意义? 董仲舒认为天和人息息相2113关,5261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要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其4102他学说都要1653禁止,这样法令才可以统一;应当建立太学等学校,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他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时,下令郡国举贤良,所举贤良要对策。董仲舒被举荐后,三次上书对策,系统阐明了他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这就是著名的—天人三策。我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董仲舒是西汉公孙学派的,他个人为一显宏图大志实现个人抱负,刻苦研究儒家思想并加以改进。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