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地处小兴安岭南麓的绥(化)佳(木斯)铁道线上,绥化工务段线路工刚拆卸下紧固钢轨的螺栓,瞬间,1600米长的钢轨就像弹簧一样蜿蜒伸展出去,同时发出嗡嗡的响声,如同歌声一样在山谷间回荡。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最北端,冬夏温差大,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35摄氏度,夏季最高气温40摄氏度,一冷一热,对于钢轨来说是种极大的考验。看似坚硬的钢轨“身体”里就会受到挤压。时间长了,钢轨表面会变得凹凸不平,列车经过时,会产生颠簸,影响旅客乘车舒适度,也对列车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因此,绥化工务段每年春、秋两季,都会提前组织人员对钢轨进行应力放散作业,使线路设备适应季节变化。
“在热胀冷缩以后,钢轨会产生伸长或者缩短变化,由于受螺栓紧固的约束,钢轨内部就会产生作用力,如不将这部分作用力放散出去,在高温的夏季,就会发生胀轨偏移,在低温的冬季,则会发生断轨的现象,而且这条线路承担伊春林区木材,三江平原水稻、玉米、大豆,以及国有煤矿的运输任务,一定要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这个段线路技术科副科长王鑫介绍说。
这次钢轨应力放散作业大约10公里,600多名职工同时上线作业,人员按照分工,使用60余台电动扳手开始松卸螺栓扣件,“突突突”的机械震动声如同为钢轨的歌声伴奏。
拆卸后的钢轨需要进行切割,技术人员划好切割位置,锯轨机的钢锯片划过钢轨,打出了一簇簇的火花。
由于钢轨“受束缚”已久,钢轨切开以后,“伸展”得也并不流畅,120余名作业人员依次排开,相互配合在轨底垫入滚筒。伴随着整齐的号子,工人们紧握手中大绳,拉动撞轨车撞击钢轨,如此往复几次,钢轨在作业人员的合力下作用下渐渐移动,如同蛇行一般延展出去,
作业的最大难点在于施工地点多在荒郊,工程车无法停靠,所以每天作业人员只能推送工机具到现场,近的1公里,远的要走3公里多,一次作业时间要4个多小时,来回走行加上装卸工机具还要1个多小时。
切割后的钢轨再依靠人力、机具配合重新固定、安装、检测,一切就绪后,刚刚喧闹的山谷又恢复了宁静,伴随着西落的太阳,线路工人们收拾好工具,喊着轻松整齐的号子,渐渐走远。(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