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2020专科会|“国考时代”,医疗质量管理的大赢家做对了什么?

2020-10-23新闻10

这一年,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元年,也是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加速年。

2020年7月初,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首次“国考”成绩张榜。55道考题中,压倒性透露着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大考过后,如何让改善医疗质量再上新台阶,是摆在全国三级医院管理者面前公认的难题。

为引领全国医院向高质量发展转型,10月22日至24日,健康界携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在安徽合肥举办第九届中国医院临床专科建设与发展论坛。

22日下午的首场分论坛,以“国考时代一部曲——做医疗质量管理‘数治’赢家”为主题,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 刘新峰主持。数名医疗政策专家、医院管理者汇聚一堂,共同聚焦新形势下,医院管理者如何找准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路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 刘新峰

把握平战结合下医疗质量,看中日医院应急体系建设之道

回首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退却、阶段性“回潮”,无一不在警示我们,加强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是当前各级公立医院面对的重要课题。

作为44家委属委管“国家队”之一,中日友好医院在应急体系平台建设上一直经验颇丰,该院副院长崔勇结合中日医院的探索经验,在论坛现场带来关于公立医院应急体系平台建设的主旨演讲。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 崔勇

在崔勇看来,公立医院应急状态下的医疗服务新常态,应围绕“一手防控,一手诊疗”的双轨制运行。同时该制的运行体系需要根据疫情期间具体状况实时调整,中日友好医院在整个疫情期间前后共发布了103个制度和流程。

把好防控这一关,崔勇专门提到要严设“三防线”,即高危防线、缓冲防线和安全防线这三级防控网络。同时,务必做到全面落实预检分诊工作,推进核酸“应检尽检”,而且注意分人群进行核酸采集,避免交叉感染。另一方面医院也要做好高风险部门全封闭管理,杜绝人员交叉,严格住院病区管理,减少人员流动。

“人民需求才是最大的价值取向”,崔勇直言,真正以患者为中心,是中日友好医院并驾齐驱“抓诊疗”时始终秉持的坚定理念。此次疫情,中日医院积极完成基本工作,明确发热患者就诊、转诊流程,有序收治患者、保证医疗安全,建立危急重症患者救治机制。在此基础上,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打破横亘在医院运行的瓶颈,再造医疗流程,成立患者服务中心,减少患者在院内的聚集和停留时间,实现“全流程,全服务整合”,为患者安全保驾护航。

“近期青岛疫情暴露出来的院感问题,就是在给我们敲警钟,疫情并没有过去,常态化疫情防控和诊疗要同步进行,这根‘弦’要绷紧!”崔勇再次强调,未来公立医院应急体系的建设,还有很多短板有待补齐,提升呼吸危重症救治能力、堵住防护物资储备的漏洞、加强院感队伍建设、建成以大型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区域化应急体系……未来,就是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当抗菌药物管理遇上绩效考核+DRG,管理者如何破浪而行

三级公立医院共同面临的“国考”考题里,合理的临床用药是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得分点”。

从药物管理的角度切入,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院长彭海涛结合DRG形势下院内抗菌药物的管理,给出提升医疗质量的新思路。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院长 彭海涛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最终追寻的目标,必然是从规模扩张转变为质量效益的提升,从粗放管理转为精细化管理,从医院硬件建设的不合理投入转变为扩大分配,提升全院人员收入待遇。如何实现“三转变”? 彭海涛认为,关键是要规范临床路径、减少浪费,科学管理抗菌药物则是确保其实现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这也是医保新政(DRGs付费)这个新挑战对公立医院提出的必然要求。

新形势下,DRGs对抗菌药物药品质量、疗效、经济性三位一体综合要求越来越高,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上需要更精准化,药品结构调整需更注重费效比,品种选择要更注重规范与经济性相结合,药物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亟需提高……彭海涛列举出数项摆在药物管理前的现实难题。

面对种种挑战,彭海涛用近年来的治药经验一一破题。首先便是要求院方合理建章立制,制定专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施细则,确定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目标值,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一系列制度与标准,以及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上的考核机制,并严格管控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兜底。与此同时,务必适时优化抗菌药物品种结构,把好临床合理应用的第一关。其次,彭海涛强调,要从临床治疗的源头确保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强化临床药师对临床路径抗菌药物的前置审查干预,建立多学科协作下的临床路径审核与管理体系。

南充市中心医院同步落实建章立制、优化品种结构、做好前置审核的一系列工作背后,其实还有一套强大的智能化管理做支撑。彭海涛用实例印证,成熟的信息化手段可以利用HIS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前置审方软件、合理用药软件,分别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全过程监控;对门诊、住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实施全程监控和智能审核,同时实现对医师处方、医嘱行为实时监测、多重审查、实时阻断、在线沟通;并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常态预警与提醒。

智慧化建设——贴近国际标准与备战绩效考核的“金钥匙”

强化智能化管理,是彭海涛眼中实现DRG形势下提升抗菌药物管理效率的关键一招,也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推行医院国际标准化管理的“秘密武器”。大会现场,该院副院长张福星在围绕国际标准医院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进行精彩演讲时强调,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推行国际标准化管理时,智慧医院的系统化建设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张福星

张福星坦言,先进的大数据运算,助力了医疗安全管理,同时也让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尤其是很大程度避免了“信息孤岛”现象,实现跨系统的数据共享。同时,全院实现电子病历无纸化高效管理,通过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场信息系统建设,梳理医院业务流程,打通所有业务系统并重新构建医院业务流程,实现多项核心业务流程的闭环化管理。

此外,成熟的信息化支撑让全流程线上线下一体化就医流程应用,提供全资源预约管理平台,甚至将预约时间精确到分钟,大幅度提高患者就医便利和体验感。

基于数据的科学管理,一定是未来医院的发展方向。这一点,不仅是各大院长书记的共识,也是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绩效考核背后的重要指向。

论坛其他精彩瞬间

谈到我国如今的医疗质量管理现状时,山东省立医院副院长王荣直指目前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仍频繁发生的事实,并呼吁各大医院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提升循证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山东省立医院副院长 王荣

“医疗安全和质量,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疗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王荣希望,医疗安全的概念能被深入人心,让遵守规则、保障患者安全成为习惯,重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防患于未然才能是真正实现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与此同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文进也从管理学视角切入,系统化阐述了他对改进我国医疗质量的新思路。除了提出要围绕患者价值需求进行跨学科整合,建立以病种为中心的学科交叉/联合诊疗模式,文进同样强调了王荣院长提及的医疗安全问题,他表示,安全管理需要警钟长鸣,不可心存侥幸,更不能忽视小概率不良事件。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 文进

此外,结合恩泽医疗中心的优秀改革案例,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主任陈海啸现场分享了医院卓越绩效的实践经验。

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主任陈海啸

健康界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广州健康界总裁唐洪磊通过对比梳理国外医院的绩效评价体系,为国内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借鉴与思考。

健康界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广州健康界总裁唐洪磊

经过疫情洗礼,首轮绩效大考落下帷幕,关于医疗质量管理与建设,未来公立医院的管理者们还将如何出招?在未来,健康界将与您一起见证。

更多精彩,敬请点击第九届中国医院临床专科建设与发展论坛·2020,线上线下双平台联动,邀您共赏!

#新冠肺炎_健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