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聚焦经典写作 “第五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举行

2020-10-23新闻131

中新网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 高凯)“文学的力量——第五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22日在北京举行,包括李洱、张清华在内的众多知名作家、评论家于其间对于文学的经典写作进行了深入的回顾与展望。

作为“北京十月文学月”核心活动之一,此次论坛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出版集团主办,北京作家协会、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承办。与会嘉宾围绕“文脉绵长,文学高峰的经典回顾”“交相辉映,群星璀璨的北京文学”“继往开来,面向未来的经典写作”三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致敬经典,继往开来。

李洱 高凯 摄

文学高峰的经典回顾

著名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全委,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借汪曾祺先生的创作手法,从风俗画描绘、“哀而不伤”的美学观、秀美感、叙事态度等方面,提出自己对“古代文学对当代文学的滋养”的理解。他提出,作为受到几千年文学传统滋养的中国当代作家,有责任与世界各民族的作家一起,为人类创造最优秀的精神财富,并且应当通过自己文学的优质,对国际文化发生影响。

著名作家,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洱以《红楼梦》从被认为“价值不高”到逐渐得到承认,成为经典作品这一现象作为切入点,与西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深入解读《红楼梦》经典化过程。他认为,“经典的传承,其实是在不断创造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要立足于对世界文化更广博的了解与认知,才能让我们经典的内在价值不断焕发出来。”

著名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从诗经中的《郑风·野有蔓草》开始谈起,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学对现代以来诗歌的影响。他提到,现代诗人李金发、戴望舒等人的作品中出现了传统意趣的回潮,在余光中、郑愁予等诗人的诗歌中,也有传统元素在主题、意境、词语、情趣、技法等方面的大量出现。在当代诗人中,像欧阳江河、西川、张枣等,都以对话互文、嵌入、衍生等方式和传统诗歌之间进行大量互动式的写作。

曹文轩 高凯 摄

群星璀璨的北京文学

作为新中国文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七十年来北京文学创作一路走来硕果累累,星光熠熠,一大批作家、作品在不同时期闪耀中国文坛。

著名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宁肯表示,站在世界文学版图的视角,自18世纪以来,欧洲文学、俄罗斯文学、美国文学、拉美文学渐次崛起,来到中国以大国姿态与世界紧密联系的当下,中国文学已经成为又一个大的世界文学板块隆起。在这个过程中,北京作家群表现突出,《十月》《当代》《人民文学》《北京文学》等北京文学阵地吸纳了全国的文学力量。

著名评论家陈福民认为,世界发生巨大新变的当下,应在“世界之都”的意义上理解今天中国北京的文化和文学地位。拥有饱满、丰富、极具“反道统”民间生命力的文学资源和精神传统,是北京特别伟大的地方。而在“胡同”“小吃”这些传统文化符号之外,如何提炼出新时代下与北京精神传统既相关联又有提升的新的文化元素,钩沉出一个新的北京,是摆在当下作家和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文学的力量——第五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举行 高凯 摄

面向未来的经典写作

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石一枫在展望未来的经典写作时分享了自己对前辈作家老舍先生的《二马》,陈建功老师的《找乐》等作品重读感悟。他谈到,“我们今天的写作,既是得益于过去文学大家的汇集和滋养,同时又是对未来北京文学的铺垫和培育。北京这座城市是开放与包容的,需要我们用自己生命的感知去深植其中,书写这个城市的所见、所闻、所感。”

作家付秀莹谈到,“作为70后作家,深感责任重大。如何传承,如何在传统中突破,树立自我的一种写作身份的确认,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都是一个新命题。”她还表示,作为新时代作家,将在北京这片沃土上不断地扎根生活、精耕细作,不断用自己的作品诠释这座城市在时代的大潮当中具有的精神,讲好北京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青年评论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刘大先从现实主义的经典化出发表示,文学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持久思想价值,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我们既要立足于具体的时代与社会,在批判继承中外古今文学经典的基础上,作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萃取我们时代的故事、形象、价值,展现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贡献。”(完)

【编辑:周驰】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