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抗美援朝老兵访谈录?|王光炳:我是铁道线上炸不烂的“螺丝钉

2020-10-23新闻21

老兵档案

姓名:王光炳

年龄:88岁

籍贯:四川省眉山县(现眉山市)修文乡人

经历:

1950年3月入伍,参加过抗美援朝、援越抗美出国作战。

1951年9月参加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独立四团一营三连班长。

1954年,胜利完成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任务。1965年8月,跨出国门参加援越抗美,1971年3月,随部队胜利回国。

1950年12月,在剿匪战斗中作战勇敢、冲锋在前,荣立三等功一次。1953年,在抗美援朝中,获得铁道兵独桥团嘉奖一次。

1954年,在抗美援朝中,为铁道兵独桥团取得重大战绩作出突出贡献,荣立三等功。

1966年,在援越抗美中,获得中国志愿工程部队嘉奖一次。

1968年4月,获颁“越南民主共和国独立自由”徽章和证书。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3

川观新闻记者 吴浩

“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了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那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首《铁道兵志在四方》的军歌,时任志愿军独立四团一营三连班长王光炳一唱起来就停不下来,“军歌起个头,就一定要唱完。”在老人的心里,有一份特别的坚持。

10月21日,记者走进抗美援朝老战士王光炳在成都的家时,老人正坐在沙发上和老伴、女儿聊天,窗外的阳光斜斜晒进屋里,画面很温暖。“这段时间,爸一直在看《为了和平》。”这部回顾抗美援朝战争光辉历程的纪录片,将老人带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王光炳的女儿王燕平说,老人已经看了好几遍,常常看着看着就泪流满面。

一段激情燃烧的军旅岁月

王光炳1950年3月入伍,不久前刚满88岁,他的军旅生涯有一个难忘的标签,就是两次出国作战。他是为数不多同时参加过抗美援朝、援越抗美出国作战的老兵。

1951年9月,时任志愿军补训七师三十六团一营三连四排十五班班长的王光炳,来不及与四川省眉山县修文乡的亲人道别就跨过了鸭绿江,1954年,他胜利完成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任务回国。1965年8月,他再次跨出国门参加援越抗美,1971年3月,他随部队胜利回国。

两次三等功,两次嘉奖,还获颁“越南民主共和国独立自由”徽章和证书,众多的荣誉背后,是老人记忆里那一段段惊心动魄的画面。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老人把我们带回了70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战场。

不管是不是军事迷,一定听过一句话:打仗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在打保障。而如何做好保障,运输是关键。王光炳担任的铁道兵,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最刻骨铭心的,就是定州车站的抢修大战。”朝鲜平安北道定州郡定州车站,是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交通枢纽,军需物资从这里源源运往前线。但是,当时美军把持制空权,对铁道线持续进行疯狂轰炸。王光炳说,当时他听到一个说法,大约每7米铁道,就面临一枚美军投下的炸弹……

老人回忆,为了尽快抢通被美军炸毁的铁路、桥梁,保证前线战友有吃的、有打的,他和战友们是白天黑夜拼命干,“有些路段,反反复复来回抢修了15次。”老人回忆,每次抢修任务,不仅是艰苦卓绝的生理极限挑战,因为不少时候抢修是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下进行的,对心理也是严峻的考验。

“大家都没有怕过流血牺牲。”王光炳说,他身处的定州车站,是美军轰炸的重点目标,而他所在的独立团,是抢修定州车站、保卫运输线的重要队伍。那几年,定州车站及周边设施多次被炸,最终又一次次迅速在硝烟中挺立。

在老人的记忆里,是一次次美军轰炸后,到处是巨大的弹坑,站房成了废墟,铁轨七歪八扭的画面;是一次次他和战友们肩扛身背,扛起塞满石头、瓦砾的草袋,填平弹坑、抢铺道渣的画面;是一次次大家一起冲出战壕,争分夺秒用手挖泥块、石头,再抬来枕木、摆好枕木的画面;是一次次敌机飞来了,大家火速疏散,轰鸣声久久回响,一团团高射炮炮弹的余烟残留在大桥上空的画面……

“想起这些,脑子里就会回响起那一声声大家一起高喊而出的‘冲啊’。”老人回忆至此,又一次泪流满面,因为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下,他的很多战友都永远倒在了抢修战场上。在朝鲜那几年,王光炳参加了定州等车站、沸流江大同江等大桥、重点铁道线的多次抢修大战。

一个坚守一生的理想信念

和平时期,作为铁道兵,王光炳参与了国内数十条铁路项目大会战,他转战戈壁沙漠、冰天雪地、荒山野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与战友一起,为新中国筑起一条条钢铁大动脉贡献了力量。

王光炳从没有叫过苦,因为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一个理想信念在鼓舞着他,“我就是铁道线上炸不烂的‘螺丝钉’,我就是钢铁般坚强的志愿军一员。”王光炳说,这是抗美援朝精神给自己留下的宝贵财富。

因为随部队长年在外,王光炳绝大部分时间与妻子儿女远隔千山万水,有时甚至断了音讯。王光炳的女儿王燕平回忆了一个画面,那是自己父亲参加援越抗美回国后回家那一天。在此之前,因为任务保密,妻子和4个子女已经好几年没有王光炳的一点音讯。那天,王光炳回家探亲,邻居家的孩子们都围着看稀奇,王光炳摸着其中一个小女娃的头,问她“你是哪家的娃”。妻子这时走出来告诉他,这个被他摸头的女孩,就是他的女儿王燕平。因为几年完全断了联系,王燕平早已不是王光炳记忆中的模样。

王光炳的女儿们笑言,妈妈那个时候去部队探亲,常常因为距离遥远,一走好长时间,留下他们姐弟独自在成都生活,全靠邻居帮忙照看,“我们算是最早的一批留守儿童了吧。”

对家庭的任何困难,王光炳从没有要求组织给予照顾,总是默默工作、默默付出,“作为一名抗美援朝回来的铁道兵,这是我应该表现出来的责任和担当。”王光炳说。

1974年,王光炳退役后到四川省客车厂工作,他深藏功名,在最苦最累的大梁组抡大锤、上铆钉,一点不怕铆钉枪噪声震耳欲聋,整日挥汗如雨。他常对工友和家人说,与牺牲的战友比,自己是很幸运的。就这样,王光炳带领着工友们抢工期、超额完成任务,又多次获得先进和模范称号。

“战场上死都不怕,工作上苦点累点算啥。”回忆起那段时光,王光炳说,自己就是想当一颗平凡的“螺丝钉”,一辈子都是。和许多用抗美援朝精神武装起来的志愿军老战士一样,已年近九十的王光炳,如今依然浑身洋溢着勇于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的豪情。

(资料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国内军事#抗美援朝#王光炳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