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徽故事:科技带来金银山 幸福生活“种”出来

2020-10-23新闻7

“你们快看这金色的稻浪啊!这是淮南师范学院科技扶贫助力的‘富硒大米’。这是黄金米呀!”

安徽省定远县桑涧镇河西村是个山清水秀的小乡村。放眼望去,金色稻浪翻涌,田地铺金,稻黍飘香,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正值秋收季节,500多亩水稻全都成熟,陈光带领着乡亲们忙得不可开交,从种植、收割到加工,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陈光感到累并快乐着,因为一年的勤劳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2015年,年仅19岁的陈光跳出“农门”,考上淮南师范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学习园林专业;2019年大学毕业后,好不容易走出乡村的他毅然回绝了众多企业的高薪邀请,回到家乡当起了农民。这一举动简直令亲朋好友们张口结舌,但陈光却一脸安然地说道:“回乡创业是检验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最好实践,回家乡承包土地种植粮食是沉思熟虑的结果。”

谈及回村创业,陈光说:“由于从小生活在农村,并且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务农,所以我对于农业有着特殊的感情。大学毕业后,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要从基层做起,投身于最需要的地方,所以我来到了农村,开始了我的创业之路。”

“帮助河西村村民致富并非只是引进资金、修修道路那么简单。探索一条能够增强村民自我造血功能的路径,才是致富的金点子。”想起在淮南师范学院学到的农业本领,陈光让村民们把目光瞄准“富硒水稻”。

“种植富硒水稻就能高产?后生,你行吗?你有能力、有技术吗?你靠谱吗?”面对合作社村民郝本友的疑惑,陈光笑了,“背靠大树好乘凉。有我母校这座大靠山,咱们还愁没技术支持吗?”

在陈光的穿针引线下,一场围绕富硒大米的种植探索在淮南师范学院与河西村之间展开。校友、学校、村民之间强强联手,在河西村的田间地头共同奏响了一曲农民种稻的丰收曲。

淮南师范学院集结专家力量,依托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创新帮扶形式,促进帮扶内容多样化,采取产业帮扶、科技培训等多种形式,探索高校科技帮扶模式,为促进农村地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发挥了积极作用。河西村在淮南师范学院的帮助指导下,首批试种的富硒水稻不仅收获颇丰,而且卖出了高价钱。“同样一亩田,增收翻了一番还不止。今年不用主动找我,我也要把自家的田都种上富硒稻。”村民李修祥说。

不一样的“靠山吃山”,结出了不一样的幸福果。

“富硒水稻年产量约为30万斤,加工成为大米后,约为18万斤,纯利润可以增收70万元,合作社的贫困户共有40户,平均每户增收约8000元。我们还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其中收入最高的村民沈强年收入约3万元。”陈光说。

“有了学校的支持,加上自己的打拼,事业终于走上正轨,家人和乡亲们都为我开心。”微风拂过,千亩稻田碧波荡漾,陈光黝黑的脸上泛起笑容。

因为业绩突出,年纪轻轻的陈光现在已经是定远县天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法人代表和公司理事长。

“下一步,努力为合作社的大米拓宽销路,向绿色有机食品方向发展,同时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流转更多的土地,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入股分红,尽力让每位村民的年收益相较之前增收1万元以上,带领村民致富。在大米销售稳定后,开始发展大棚蔬菜,首先以赤松茸开始,种植赤松茸。”陈光说。

(陶陶参与采访)

#陈光#科技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