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扶贫项目进社区,新郑慈善“爱在黄帝故里”公益活动进行时

2020-10-23新闻9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慕嘉烜

慈善融真情,爱心无止境。6月10日,在新郑市民政局的领导和支持下,新郑市慈善总会联合郑州群创志愿互助中心、新郑市春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新郑市新烟街道解放路社区、和庄镇河赵村开展了爱在黄帝故里——“听爷爷讲故事”非遗扶贫项目走进社区活动。参与活动的有新郑市民政局副局长袁文增、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艳、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女红工艺代表人王彩红、师家膏药制作技艺传承人及志愿者和社区居民。

简短的启动仪式后,首先由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艳向大家讲解了香包的历史由来和制作过程及意义。使参与活动者知道了香包起源于黄帝时代,初创于嫘祖。新郑是中华文明始祖轩辕黄帝的出生地、建都创业地,是香包艺术的原生地。古代称“香囊”,亦称“佩帷”、“容臭”、“荷包”。它是用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内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图案纹饰,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香包里面装有十几种名贵的中草药,比如雄黄、冰片可以驱赶蚊虫防叮咬,适量的朱砂对小孩儿可以起到镇惊、提神等功效……香包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香包作为装饰品、护身符和挂件可大可小,寓意美好、吉祥与健康。在现代,香包作为文化的载体,向人们传承传统文化,在人际交往,陶冶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张艳老师生动的讲解后,志愿者和居民们分别选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跟随着老师做起了香包。看似小小的香包,做起来却并不简单。从穿针引线开始,缝制,放棉絮,填香料,封口,打结,在老师的细心讲解和示范下,大家也慢慢熟练了起来,一步一步的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接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女红工艺代表人王彩红,师家膏药制作技艺传承人与前来参加活动的人员进行了一对一、面对面传授泥塑和膏药的制作方法。

现场的参与者兴趣盎然,大家发挥想象,自己创新,不仅感受到了动手制作的乐趣,学习了新技能,还纷纷表示要把这些新技能教给家人及身边的人,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新郑市慈善总会还组织志愿者讲非遗故事、皮影、剪纸等大家喜欢的非遗项目,激发参与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其对民族根文化的了解,树立其民族文化自信,培养其爱国情怀。在开展非遗扶贫项目中,利用传承人的工作室,组织残疾人士学习泥塑等制作技艺,为其提供就业机会,成功实现文化助残的目的;通过开展“香包精准扶贫计划”,由非遗传承人志愿者对贫困家庭成员传授香包制作技艺,成立“合作社”形成产销体系,使贫困家庭走出困景,走向致富的道路,为助力脱贫攻坚,打造慈善城市谱写新篇章。

#扶贫#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