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元青花龙纹高足杯

2020-10-22新闻12

它是蒙元嗜酒习俗的见证,它是元代制瓷业大发展的象征;它的造型迥异于前代同类作品,在元代,它还出现了青花、釉里红和卵白釉的新品类;因元代天才瓷匠的潜心琢磨,得以独创出世所罕见的品种;同时,它也是元代瓷器中最流行的器型。它,就是元代高足杯。特别是青花高足杯最为稀少与珍贵。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半坡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酒器,其中黑陶高足杯是目前已知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高足杯,这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高足杯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古时随着酿酒技术的进步和饮酒之风的日渐盛行,酒器也随之得到不断地改进,经过历朝历代的积淀,衍生出名目繁多的杯类酒器,高足杯也是其中之一。高足杯材质不一,不仅有陶器,还有青铜、金银、漆器、玉等质地,不同材质的高足杯在考古发掘中屡有发现。对这种上部为杯或碗形,下部为高柄当足的器物,早期的历史文献不见记载,直到五代十国的周羽冲《三楚新录》才出现“高足碗”的名称。

高度11.2厘米,直径12.7厘米,底座4.2厘米

在出土的殷商文物中,青铜酒器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中就有高足杯;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盛行,漆制高足杯频频出现;秦汉时期,玉质高足杯风靡一时。进入南北朝以后,青瓷烧制的杯类产品大量涌现,及至隋唐宋金时期,都有高足杯出现的痕迹;元代,高足杯极为盛行,与前代相比,造型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明清两代,高足杯器型继承了元代的器型,如元代一样,明清时期,高足杯也十分流行。1271年,蒙古人入主中原,同时也带来了以高足杯作为酒具的器用习惯,这种用五指抓握的豪迈饮酒方式与宋人斯文的饮酒方式截然不同。同时,草原文化的审美趋向也使得元代陶瓷出现了许多新面貌,从品种到纹饰、器型,无不与宋代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

与前代瓷质高足杯相比,元代高足杯的器型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杯身敦厚似碗状,长柄小圈足的造型的高足杯给他们带来了生活方式上极大的便利,修长的把柄便于他们系于腰间或挂在马背,高足杯遂也被称为“马上杯”。同时,在釉色上,如元代的景德镇窑在陶瓷品种上创新了卵白、青花、釉里红、铜红、钴蓝釉瓷,开启了中国陶瓷史上彩瓷主导的新风尚。景德镇窑不仅成功地烧制了青花、釉里红高温釉下彩瓷高足杯,还独创出精美绝伦的高足转杯。所以,也有不少人认为元代高足杯是元代的一种创新器型。

高度11.2厘米,直径12.7厘米,底座4.2厘米

此元青花龙纹高足杯高度11.2厘米,直径12.7厘米,底座4.2厘米。撇口,足底无釉,砂底,见火石红,造型拙朴静雅。全身施白釉,釉面润薄,色泽古雅自然。青花纹饰,杯心绘折枝菊纹,内壁模印纹饰,内口沿饰忍冬纹;外壁一条游龙穿行于云间,龙年舒展修长,矫健有力,线条灵动飘逸,具有元青花风韵。杯身开有大开片,更是古意盎然。

元代为青花瓷器盛极之时,一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元青花多用于出口,及元末战乱不断,故存世品甚少。此高足杯作为元青花之典范,当值珍藏。元代青花龙纹高足杯存世量非常罕见,特别是保存完好的高足杯在拍卖会场上拍出高价,甚至天价。明代精品高足杯,2010年以前的行情为一件大多在几百万元的价格成交,而2010年以后,一件明代精品高足杯,动辄数千万元的高价,甚至亿元的高价也出现过。如2012年4月4日,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一件玫茵堂珍藏的明宣德青花暗花“海水游龙”图高足杯就以1.12亿港元的高价成交。

高度11.2厘米,直径12.7厘米,底座4.2厘米

拍品撇口,弧腹,高足,外撇,内中空。通体施白釉,釉色光润,白中泛青,上以青花为饰。因用进口青料,高铁低锰,青花发色深沉而富有层次,极具时代特征。杯心绘折枝菊纹,里壁模印凸云龙纹,里口饰一圈忍冬纹;外壁饰云龙赶珠纹。所绘龙纹小头,细颈,四足露骨有力,发毛散乱,身姿矫健有力,刚劲勇猛,野而不驯,为元代龙纹典型特征。其绘画手法娴熟,线条流畅,展现宫廷匠师的不凡功力。整器造型纤秀,胎质细润,白釉乳浊,青花沉着稳健,青翠深穆,古朴昂然,从其胎、釉、使用青料及纹饰来看,有元代典型装饰风格,为元代青花的典型作品。

高足杯也称马上杯,它同于高足碗,上为碗形,下有高柄,盛行于元代。至于这种器型创制于哪个朝代,说法不一。元代青花高足杯,主要有三种形制。一类是敞口,曲腹,杯身呈碗形,足上多见凸棱一道,亦有竹节形。另一类是杯呈斗笠形,下承高足。第三类,即如拍品这般,撇口,弧腹,杯身近底处较丰满的类型。这类撇口弧腹形制的青花高足杯,凡外壁绘龙纹者。

#文物收藏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