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细解始末——“长平之战”

2020-10-22新闻10

小编又来侃历史了,今天和大家聊聊战国末期的著名大战“长平之战”。篇幅较长,耐心看完喔~

战国末期七国地图↑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末期,此时战国七雄中秦国,成为了当时的超级大国,勉强能与秦国抗衡的唯有赵国。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胡服骑射,一直往北扩展地盘,又加上赵惠文王,赵孝成王励精图治,国力大增,军事力量很是雄厚。秦国此时是已在位45年的一代雄主秦昭襄王时期。

故事是这样的~

公元前260年至公元前257年,秦国、赵国因韩地上党之争引发的大规模军事冲突。战争从两国出兵到秦获胜占据上党,共耗时三年,秦、赵双方投入兵力达百万之众。最终,以秦获胜,占领上党并屠杀四十五万赵军告终。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战略上的决战,也是秦灭六国最后一次大规模。此战之后,秦于诸侯,再无敌手,统一六国只是时间早晚问题。战役过程

时间来到公元前270年,秦昭襄王以赵国不履行交换城邑的协议为由,派中更胡阳率军越过韩国,攻打赵地阏与。赵惠文王派赵将赵奢(赵括之父)出兵迎敌,并大败秦军于阏与。秦此战大败之后,客卿范睢便向秦昭襄王提出远交近攻的军事外交策略,先攻魏、后攻韩。秦昭襄王采纳了范睢的策略,并加以实施。

“阏与之战”让他国看到了希望,这是战国以来第一次一国独败虎狼秦国的战争。赵国成为了山东五国的救命稻草。

时间来到公元前262年,秦军攻占韩地野王(今河南沁阳),将韩地上党与韩本土之间的联系彻底切断。危急之下,韩桓惠王派阳城君前往秦国谢罪求和,并称愿意将上党之地割予秦国。然,上党郡守冯亭痛恨秦军,不愿降秦。

在与上党军民谋划之下,将上党十七城献予赵国,以此利用赵国之力共同抗秦。赵孝成王与平阳君赵豹商议此事,平阳君主张不接受上党,并说:冯亭不将上党交予秦国,乃是想将秦国祸事嫁祸予赵国。赵若接受上党,秦国则必向我赵国出兵,接受上党所带来的灾祸远大于接受上党所带来的好处。赵孝成王不甘,又召见了平原君赵胜与赵禹商议,二人力主接受上党,并对赵孝成王说:“发动百万大军作战,经年累月的攻打,亦不一定攻得下一座城池,如今坐享其成便可得上党十七城,此乃大利,机不可失”。赵孝成王问:“接受上党之地,若秦派白起来攻,谁可迎敌”。平原君赵胜说:“别人恐难与白起争锋。而我赵国大将廉颇勇猛善战、爱惜将士,野战也许不如白起,但是守城完全可以胜任”。

赵孝成王最终采纳了平原君赵胜与赵禹的建议,接受了冯亭的归降与上党之地,封冯亭为华阳君,派平原君赵胜去接收上党之地,同时派大将廉颇驻守长平,以备秦军来攻。

赵国接受上党后,引起秦昭襄王极大的不满,于是决定出兵攻赵。公元前261年初,秦昭襄王派兵攻占韩国缑氏(今河南偃师市南)和纶氏(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以威慑韩国,令其不敢出兵救赵。次年年初,秦昭王命左庶长王龁为将,率军攻打并占领了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至赵国境内,赵军则在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接应上党逃亡百姓。长平之战前的上党之战结束。

战争拉开帷幕

公元前260年农历四月,秦昭襄王命王龁率兵对赵国发动进攻,赵孝成王命战将廉颇迎战,长平之战正式爆发。战争初期,廉颇率军对秦军发动进攻,赵军在初战击伤秦军侦察兵,秦军侦察兵则斩杀赵军的禆将茄。

同年六月,王龁打败廉颇,占据赵军两个重要据点二樟城和光狼城,并斩杀四名赵军都尉。

次月,赵军因惧秦之威势,在阵地修筑围墙,龟缩在营垒不敢迎战。秦军则发动猛攻,并拿下赵军西壁垒,并斩杀两名都尉。

接连战败,赵军不得不退守丹河东岸,并在丹河东面修筑壁垒,不敢出战。

长平之战,秦、赵皆举国之力迎战。而廉颇的固守,引来赵孝成王的不满,让赵孝成王以为廉颇是惧秦军不敢迎战,便多次派人催促廉颇迎战秦军。

赵国初战失利,廉颇固守,时间一长,赵国内部就慢慢萌生出与秦议和的情绪。

赵孝成王与楼昌、虞卿等大臣商议,想亲率大军与秦军决战。楼昌认为,此举对战局无济于事,与其赵王亲率大军前往决战,不如派地位高的人出使秦国,与秦议和。而虞卿则认为,若秦决定与赵决战,则议和之事难成,不如派使者携珍宝去楚,魏活动,让秦误以为各诸侯有合纵抗秦之意,如此则议和成功才有可能性。赵孝成王采纳了楼昌的建议,派出郑朱前往秦国议和。虞卿一再劝阻,并对赵孝成王说:郑朱一旦入秦,秦相范睢定隆重接待,以示天下。楚、魏知赵与秦开始议和,定然不愿出兵救赵。秦知天下不救赵国,则议和必定不成。议和不成,诸侯不援。

最终,赵孝成王没有采纳虞卿的谏言,派郑朱前往秦国议和。郑朱入秦后,秦不断麻痹赵国,防止各国合纵抗秦,同时秦国也争取时间,加强军事准备,以便给予赵军沉重的打击。秦国利用赵国求和的机会,隆重接待赵国使者郑朱,同时又对各国大力宣传,以表明秦、赵和解之意,以此来防止诸侯出兵救赵。秦国这一行为,让赵国变得更加孤立。赵括登场

赵国内部,廉颇因初战失利又败退防守,让赵孝成王恼怒不已。而此时范睢又携重金前往赵国,在赵国内部行反间计,在赵国内部散布谣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长平之战以来,秦军每战皆胜,廉颇已经被打的不敢退守不敢迎战,秦军最怕的是马服君之子赵括。

赵王听闻谣言,信以为真,加上秦、赵长平之战以来,廉颇节节败退,直至退守不出,便心生换将之意。(其实不攻不行了,赵国扛不住了)

然,此时赵国内部除了廉颇,并无其他良将,李牧亦年少,未曾出名,乐毅此时刚入赵不久,未立寸功。

赵王召来赵括,问赵括:若让你接替主帅,能否打败秦军?赵括回答:若秦以白起为主将,我也许的多考虑一下如何对付,如今秦军主将是王龁,王龁是廉颇的对手。若以我为主将,打败王龁不在话下。最终,赵王不顾蔺相如和赵母反对,派赵括前往前线,率20万大军前往长平,接替廉颇成为长平之战赵军主将。

赵括接替主将之后,根据实际战备情况,更换了部将与更改了军中制度,同时一改廉颇之前的作战方针,变防守为主动出击。

秦国内部,秦昭王得知赵括替换廉颇,为了能一举彻底打败赵国,秘密调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接替王龁成为长平之战秦军主将,王龁则担任尉官副将。为了防止消息泄漏,命令军中严守秘密,走漏消息者格杀。

秦军换将,赵括毫不知情,赵括依旧以为此时秦军的主将还是王龁。而白起接任秦军主将之后,就开始用计引赵军主动出击,当赵军主动出兵进攻秦军,白起便下令,命部队佯装战败溃逃。赵括并不知道此时白起已经秘密接替了秦军主将之位,命令部队一路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的营垒。当赵军追击到秦军营垒之后,赵军始终无法攻破秦军营垒分毫。

赵括见无法攻破秦军营垒,便想领军撤退,然而为时已晚。而白起见赵军已按自己设定计谋,陷入圈套,便立马命令一只2万5千人的部队突袭到赵军突袭部队的后方,截断赵军的退路,而后又命一只五千人的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将赵军分割成两只孤立的部队,并切断了赵军的补给线。

在完成一系列的调配之后,立马派出精锐部队,对赵军不断的发起进攻。赵军数战不利,军心动荡,此刻,赵括才明白已经中计被围,被迫下令停止攻击,就地建造营垒,转攻为防,伺机突围。

待秦军把赵军包围之后,白起立马派人快马告知秦昭王赵军的主力被围,粮草被断。秦昭王得知军情,亲自到河内(今河南沁阳及附近地区),征调河内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到战场,拦截诸侯国对赵军的援军和粮草补给;为了快速征集兵马的目的,秦昭王下令,河内百姓加封爵位一级。

公元前260年9月,赵军主力在被围46天后,因缺粮,大量士兵或饿死或因突围不成战死,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绝望的赵括把残部组织成四只突围部队,进行最后一次突围,四只突围部队轮番四五次冲击仍然无法突围,赵括便亲率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赵括在突围战中被乱箭射杀。失去主将的赵军在先后多次突围,士兵伤亡惨重,剩余赵军最终向秦军投降。

赵军投降后,白起便以赵军士兵反复无常,如不将赵军全部杀掉,恐生事端为由,下令秦国军队将赵军降卒全部活埋,只剩240个年纪尚小的士兵被放回赵国。

长平之战,秦军先后斩杀赵军45万,赵国全国震惊。长平之战,最终以秦国获胜告终。经历长平之战的失败,赵国元气大伤,再无单独对抗秦国的能力。而秦国在长平之战取得的巨大胜利,大大削弱了赵国的国力,为秦接下来的一统六国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事实上,从战争初期,赵国就处于劣势,防守也于事无补,加上国内空虚接济不上,只能寻求速战速决。所以战争从来不是只看军队如何,最终拼的都是综合国力。

此战胜利,秦一统六国就只剩下时间的问题。

#先秦时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