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磨尔沟:穷沟沟变出好风光

2020-10-22新闻23

寒露后,天渐冷。深秋骤降的气温,很快让青海高原换上了浓重的秋色。

相较于城区的嘈杂繁忙,地处河湟地区的磨尔沟村却因为秋色平添了一份静谧与悠远。远远望去,峰峦叠嶂的大山间苍松挺拔,桦树成林,不远处的南门峡水库把山间的秋景倒映在镜子一样的水面上,再加上蓝天碧水和深深浅浅的黄色、红色、墨绿,齐刷刷奏响了盛大的秋天奏鸣曲。

10月15日,一大清早,磨尔沟村就迎来了不少前来观赏秋景的游客,村民们开的农家乐也开始忙碌起来。与几年前无人问津的穷山沟相比,如今的磨尔沟村已经乘着国家精准扶贫的东风,走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

业兴民富产业美

“脑山”,是指高海拔农业薄产山区。在青海高原,生活在“脑山”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靠天吃饭。

位于大通和互助两县交界的磨尔沟便是一个“脑山”村落,隶属于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由小老虎沟、磨尔沟、花石头沟、安定村四个自然村组成,呈“川”字分布在祁连山脉延伸段。

提到对磨尔沟村的第一印象,首任驻村“第一书记”马军说了两个字:“美!穷!”。

作为曾经的青海省级重点扶贫村,全村现有汉、藏、土3个民族,农户302户,1086人。2015年,磨尔沟村因贫困发生率高、村民收入低,没有村集体经济来源而被定为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村。2017年,通过八个一批等精准扶贫措施,顺利脱贫摘帽。2018年3月,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抽调产业发展处唐忠林入驻该村任“第一书记”,巩固提升产业发展,开辟新径拔穷根。

刚来的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村上的情况后,认为对于磨尔沟村长远发展而言,“造血”比“输血”更重要。可怎样才能为这个村“造血”,让村民早日脱贫致富?答案是:立足实际发展旅游。

按照“以旅游业为中心,依托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村民就业和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的扶贫发展思路,利用两三年时间,将磨尔沟村打造成辐射周边的休闲旅游胜地。

“我们发展一产,带动三产,吸纳60%的贫困群众180余户,直接或间接参与旅游相关产业发展,通过贫困群众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让贫困群众增强造血功能,在家门口更多地挣钱,更好地分享旅游产业发展的红利。”唐忠林说,要让村民通过产业脱贫并走向致富,更要让更多人分享到旅游带来的幸福。

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帮助和互助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下,国内一流旅游规划设计院为磨尔沟村量身打造“嫁衣”:《磨尔沟乡村旅游开发策划及实施项目》、《磨尔沟村风貌改造方案》、《南门峡镇花石谷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累计争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旅游扶贫项目建设资金1860万元,修建完成游客服务中心、游步栈道、木质景观、青绣工坊、农事体验园区、高空滑索、惊险玻璃栈道等游娱设施;争取水厕改造项目278个;安全住房(危房)改造276套;河道景观综合治理5处。

同时,联系帮扶责任单位省旅游投资集团公司、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为群众发放了春耕物资化肥30.6吨;联系省文化和旅游厅机关、帮扶责任人,为贫困党员、贫困母亲、贫困群众发放慰问金4000元、母亲邮包15件,残疾器材36件(套)、资助慰问金82400元;联系旅游系统企业献爱心,为深度贫困群众子女上学、大病贫困群众就医解难题;与旅行社联系业务,增加游客数量。

磨尔沟村以旅游业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打破以往传统扶贫方式,带动特色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最终将磨尔沟建成集田园风情、生态休闲、民俗文化、智慧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也为海东乡村旅游带来新亮点。

宜居宜游环境美

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收官之年,磨尔沟村变了,有模有样的游客服务中心,曲径通幽的游客木栈道,精巧别致的露营基地,惊险刺激的高空滑索,丰富多彩的农业体验,别具特色的大地艺术在小山村落了地。村里变了,家家户户门前的道路进行了硬化,房屋更坚固了,看病更方便了。

“我们充分利用村庄和自然美景,将村庄和美景升级打造成为旅游景区示范村。景区目前建有游客接待服务中心门楼、景厅、办公楼,路边的商铺基本完工,内部装修、村庄风貌和景观打造也相继配套。”据唐忠林介绍,自今年6月22日景区正式开园以来,从事乡村旅游经营接待户达47户,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80万元,预计年人均增收500多元。

从花海森林、木屋栈道、高空娱乐项目以及智慧露营基地,到秋景观赏,游客络绎不绝,除了本地游客,还有不少慕名前来的外地游客。

从兰州来青海旅游的游客李志强在看到磨尔沟村的美景后流连忘返,他告诉记者:“没想到高原还有这么美的秋季赏景地,不光是自然风光,基础设施建设很齐全,吃饭休息很方便,适合一家老少来玩。”

磨尔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宝军说,目前,村里已完成80户农居外貌改造,上、下水管网均已覆盖,且有34户农家建有高标准水厕。农户的大门及院墙焕然一新,别具一格,尤其是外墙上绘制的各种生动形象的图案,呈现出民族团结的特色和一片祥和的景象。外墙和马路中间是错落有致的花园,地砖铺设的小道穿插而过,花园里修建了一座座假山,巧妙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醒目地镶嵌在假山上,时刻提醒广大村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乡村对面的河沟也重新改造,并在沿岸铺设了600多米长的木制栈道,10处自驾游营地也在建设当中。

据了解,景区乡村生态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达2900万元,将打造南门峡生态旅游品牌,建立吃、住、游、乐、购的生态观光旅游综合体,进一步推动乡土田园风光生态旅游产业和乡村振兴发展。

乡风文明精神美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的重要讲话精神,算绿色账,走绿色路,成为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的共识。在磨尔沟村,每天最忙碌的,当数公益性岗位的贫困群众,他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穿梭在公路边、河道旁、林地、山间,整治着环境卫生,为游客提供一个生态优美的栖息地。

“近几年,借助生态保护公益性岗位,磨尔沟村先后安排25户贫困户进入公益性岗位,发放工资82万元,改善贫困家庭经济收入,这是脱贫攻坚的新路径。”唐忠林说。

通过产业扶贫拔除“穷根”后,文艺演出又成为磨尔沟村村民憧憬美好生活的载体。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助力乡村精神扶贫,唐忠林联系帮扶单位,安排省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奔赴磨尔沟村,演出京剧、舞蹈、小品、青海花儿、威风锣鼓等剧目,并指导村基层党组织开展了五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脱贫光荣户等评选活动,把信息载入村委会光荣榜,先进事迹在村务公开栏公示,评选活动反响强烈,增强了村民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帮助村“两委”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

目前,村民致富的信心很足,干劲很足,行动很给力。“精准扶贫以来,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扶贫干部给我们村干部带来了新观念,也给村民带来了新希望,我也开办了农家乐,增收了不少。”磨尔沟村会计裴应业说,发展乡村旅游加快了村民脱贫的步伐,村里形成了一种‘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干’的良好氛围。

“收官之年不是终点,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有信心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全省前列。”远眺群山,近观水景,唐忠林站在南门峡水库的露营基地,信心满满地介绍着磨尔沟村乡村旅游的美好未来。

撸起袖子加油干,磨尔沟村的前景定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夏季的磨尔沟村。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扶贫#农家乐#乡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