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川昭觉: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幸福新生活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是“五个一批”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全面打赢凉山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十三五”期间,凉山州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7.44万户35.32万人,占全省搬迁任务26%,占全州贫困总人口36%,是四川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主战场。
10月15日,四川省挂牌督战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省扶贫开发局副局长骆西宁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今年还未摘帽的凉山州7个贫困县,在挂牌督战中,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已全部完成,贫困户也已经全部搬迁入住。
目前,凉山州搬迁群众中已发展各类产业扶贫19.5万人、开展就业扶贫7.3万人、社会保障兜底6.5万人,累计脱贫25万人。据悉,5月13日,倍受关注的昭觉县“悬崖村”84户贫困户全部搬进县城集中安置区。
“十三五”期间,昭觉县实际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2239户54505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53.96%(全县贫困总户数22320户、101005人),搬迁任务位居全省第一,集中安置率达96.1%。建设集中安置点354个,涉及43个乡(镇)199个行政村,总投资33.38亿元。2016年实施1482户5781人,建设集中安置点72个;2017年实施1427户5737人,建设集中安置点48个;2018年实施3394户15307人,建设集中安置点136个;2019年实施5936户27680人,建设集中安置点98个。“十三五”期间县城集中安置4569户21693人、占比39.8%,农村安置7670户32812人、占比60.2%。
昭觉县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彻底改变彝族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和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的最大发展机遇来抓,积极争取和大力引导,在规划建设上适度超前,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旅游、乡镇区划调整、乡土文化传承相结合。把县城集中安置点建设作为昭觉加快建设凉山州东部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科学选址、高起点规划、提前布局产业,做大城市规模。县城集中安置点的设计理念和建设水平均高于县城既有的城市建设,且已成为县城北向拓展的核心板块,昭觉的区域影响力和产业辐射力进一步提升。
《集中安置点后续产业发展规划》等系列支持性政策的出台,为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带来了更大更强的带动效应,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入股分红等模式,引导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务工,强化搬迁户与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为鼓励有能力和有积极性外出务工的群众外出务工,大力开展“订单式”劳动技能培训,出台外出务工奖励办法。推动开发公益性岗位500余个,切实解决无劳动力和弱劳动力农户稳定增收问题。通过多种方式,确保老百姓搬迁之后能够可就业可发展,让他们在脱贫奔康的路上,越走越好。
为了让搬迁群众顺利适应新环境新生活,有效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安置点积极落实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确保搬迁群众持续稳定。在入住前以村为单位手把手开展入住培训,推动建立县级领导包点、县级部门包楼栋、机关干部包户制度,一对一包户引导,建立居民公约,加强移风易俗和社区治理。把安置点治理贯穿在住房分配、搬迁入住及后期管理等各个环节。对残疾户等特殊对象,人文关怀分到一楼;为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把家有党员的搬迁户按照安置点户数比例统筹分配;为改变彝族群众的陋习,打破原有的地域关系进行分配。确保搬迁群众实现从“山头”到“城头”的同时,实现从“村民”到“居民”的转变。搬迁群众挪穷窝、拔穷根、换穷业,正一步步走向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