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贾家不是林黛玉终点,从踏进荣府那天,注定再被一顶花轿抬离贾家
《红楼梦》很多情节前后呼应,又被称为“间色法”。以林黛玉为例。母亲贾敏死后,外祖母派人接她来贾家收养,父亲林如海派了老师 贾雨村护送她进京。当时一顶小轿将她抬入荣国府,预示若干年后,在贾家抄家前夕,林黛玉也是一顶轿子被抬出荣国府,“莫怨东风当自嗟”,效仿昭君出塞,远嫁而去。
(第三回)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时,她只有七岁。被一乘小轿抬入荣国府,从此开启她未来十年的寄人篱下人生,被贾家收养,算是半个贾家人。
此后的几年,林黛玉在荣国府的深宅大院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除了父亲林如海去世,一直像贾蔷给龄官买的那个雀儿一样,被养在“笼中”。
林黛玉在《葬花吟》中说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是一种带着对自由无限向往之心。也是贾家“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让她内心疲惫的情绪彰显。
其实,不光林黛玉,薛宝钗也借《柳絮词》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都是对自由无比的憧憬之意。
正是这种情绪,最终让林黛玉在不得不离开贾家时,毅然选择离开。毕竟从秦可卿、太虚幻境的“情”论中,秦观秦太虚的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无疑是《红楼梦》情之主旨。
闲言少叙,通行本《红楼梦》对林黛玉的结局是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认为林黛玉最终死在了大观园,最终被送还了江南林家。
其实,林黛玉未嫁女儿,又与贾宝玉有情,死在贾家对她名声有污。未婚而死,也不可能进林家祖坟。回姑苏做什么?
其实林黛玉的结局,八十回前有过很多的伏笔,可以肯定一点,林黛玉绝不会死在贾家。因为八十回后,她就像来时一样,被一乘轿子抬出荣国府,为了贾家和贾宝玉远嫁异国而去,实现她“人参养荣丸”的命运。
关于林黛玉远嫁异国为王妃,与她相关的诗词有很多伏笔。除了《葬花吟》的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还有其他。
一,芙蓉花签 “莫怨东风当自嗟”借昭君出塞故事影射林黛玉远嫁。
二,《 五美吟》中五位女子的共同点是全部为人妃妾,全部从一国到另一国,全部被两国大势裹挟影响人生。
三,《题帕三绝·三》,清楚写明林黛玉不在贾家,物是人非的结局。
四,《折足雁》酒令,林黛玉用一个折足掉队的孤雁,隐喻自己离开贾家形单影只的孤苦无依,垂垂待毙。
五,《桃花行》全是离情别意。“行”虽是诗体,但也是林黛玉远行的伏笔。
六,《柳絮词》林黛玉借两位人妾自诩,且最终说“嫁与东风春不管,随尔去,忍淹留”,告诉自己终将离去。
除了诗词,还有香菱与冯渊有婚约却被薛蟠抢走,也对应林黛玉判词图画“四株枯木,一围玉带”,隐喻病入膏肓的林黛玉被皇权裹挟之意。
“枯木”代表林黛玉,“玉带”代表皇权。香菱是林黛玉伏笔,“呆霸王薛蟠”是皇权伏笔。
如此也解释了 贾元春修改“蓼汀花溆”和“红香绿玉”拆散宝黛姻缘和贾家不是林黛玉最终停靠地的伏笔。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晴雯被王夫人撵离大观园很快死去的线索,影射林黛玉终究离开贾家……不胜枚举。
从 石呆子扇子、冯渊以及蒋玉菡的故事看。林黛玉远嫁,源于贾宝玉被贾雨村陷害,被忠顺王上门以通灵宝玉刁难,逢冤获罪,林黛玉为救贾宝玉,被迫答应与贾探春一同远嫁。
林黛玉当初一乘小轿来贾家,多年后又一乘轿子离开贾家,为酬贾家养育之恩,为酬贾宝玉深情厚意远嫁异国,是得其所哉。
所以贾宝玉将林黛玉当成嫡妻(已经订婚)至死不渝,念念不忘,正是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之意。
文|君笺雅侃红楼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