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这幅楷书29个字,卖了660万,放大以后再看,更加精彩。
虽然和珅并不一以书法出名,他也称不上一个文人,但是他的书法却还可观,和当时很多文人的书法有相似之处,因为他们学习的字体都是一样的,清代流行的一种干禄体书法,叫“馆阁体”,是一种参加科举考试、公文写作的专用书体,也叫院体,明代的时候叫台阁体,和珅为了讨好乾隆,就选择学习了这种秀美的书法字体。
馆阁体楷书有3个特点,这3个特点也是和珅书法所具有的,追求“乌、方、光”,一幅书法作品基本没有墨色上的变化,清一色的乌黑发亮,笔画起收笔方整,整齐划一,笔画的边缘线平滑流畅,其实但看这种楷书还是很漂亮的,但是写出来却千人一面,看不到人的个性,缺少生机和变化。
严格上说,馆阁体也不仅仅包含楷书,馆阁体书法家笔下的行书、隶书也会受此风格的影响,清朝还出现了一大批馆阁体书法家,比如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张照,明代著名书法家沈粲后人沈荃、康熙时期四大书法家“笪重光、姜宸英、汪士鋐、何焯”等等。
他们的书法大都受到苏东坡、赵孟頫、董其昌的影响,形成一种秀美、圆润的书法风格,这种也是馆阁体的风格特征。
虽然“馆阁体”饱受诟病,当然这和清朝末年的风格取向有关系,清代末年以阮元、康有为为首的书法家大力鼓吹“碑学”书法,贬低“帖学”书法风格,虽然“馆阁体”似乎并没有文人书法高明,但它仍然属于“帖学”书法的范畴,必然被列为“碑学”书法家的打击对象,又因为“馆阁体”千篇一律的特点,被列为重点抨击对象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以至于对于“馆阁体”的抨击到现在还有,当然,“馆阁体”是有他的缺点,也不是帖学书法中最高级的一部分,但他必定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我们今天已经没有了“馆阁体”生存的环境,也没有了科举考试,对于“馆阁体”则需要更加理性的看待了,如果我们当代也能有人写一手漂亮的“馆阁体”,依然可以名世。
“馆阁体”不被文人士大夫所喜欢,他们更喜欢有浪漫色彩的书法,但是有人喜欢,就是清代的皇帝,无论是康熙还是乾隆,似乎都喜欢具有赵孟頫、董其昌书法风格的“馆阁体”,善于察言观色的和珅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努力练习,练成了一手漂亮的“馆阁体”,他还善于模仿乾隆皇帝的书法,据说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我们今天看到的和珅这幅楷书书法作品是一幅立轴《积学明礼》,这幅楷书作品全文一共29个字,去掉落款的8个小字,正文内容一共21个字,在2005年北京瀚海拍卖以660万元成交,平均每个字28万元。
此幅楷书内容为:积学明理,既久而气质变焉,则暗者必明,弱者必立矣。大概意思是,人通过不断的学习,就会从量变到质变,人的气质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其内容看着也很精彩,寓意深刻。
这幅楷书29个字,能够卖660万,除了内容寓意深刻,书法也很好,此作整体以颜体为基础,风格类似于馆阁体,书风秀美圆润,用笔厚重有力,看了不少和珅的书法作品,这幅楷书在和珅的书法里应该是比较好的,上乘的作品,把它放大以后再看,展现出了不少细节,让人觉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