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爸妈,育儿和家庭教育研究者,两孩父母,著有《阅读手册——成就孩子一生的阅读培养法》、《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
我遇到过很多被没有同理心的孩子搞得又气又伤心的妈妈,前几天又遇到了一位: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今晚睡觉前给孩子刷牙,刷牙前漱了一口水,结果趁我不注意,一口喷在了我脖子里,顺着脖子在衣服里往下流。那一刻,我犹豫了一下,结果还回去将牙杯里的水也倒在了她的脖子里……其实我只想用行动告诉她,你主动欺负他人,他人会加倍还回去……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她)是在跟我闹着玩儿,之前也曾经对着我吐水,只是不像昨天一样一下子全吐进衣服里面了,所以,我一下子愤怒了,就想给她点教训,也给她弄一身水。
后来我了解到,孩子5岁2个月。
我能理解这位冷不丁被灌一脖子水的妈妈的伤心和愤怒,但有点不能理解,5岁多的孩子,应该已经很明白水流进衣服里有多不舒服,不会很容易干出把水吐到妈妈脖子里这样不但缺乏同理心,而且很有攻击意味的事,为什么这位宝贝会如此和妈妈“闹着玩儿”呢,妈妈之前又为什么允许孩子对自己吐水“闹着玩儿”呢?
作为两孩妈妈,我会在孩子第一次做出这样的行为时,马上严肃地制止,告诉他,你这么做,别人会很不舒服,但是不会像那位妈妈一样“以牙还牙”,因为不想让孩子也一样不舒服。什么是同理心?
父母们都很关心孩子同理心的培养,那么,同理心到底是什么呢?
同理心,也叫共情(emphy),是“对其他个体的感受的理解”。简单说,一个人能明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可以说具备了相当强的同理心。
孩子可能还无法理解这两个有点文绉绉的说法,但“别人打你,你会痛;你打别人,别人也会痛”的道理,他用不着到5岁,就能明白。
心理学家们发现,孩子的共情萌芽很早,比如一些1岁婴儿听到其他婴儿哭泣自己也会哭,2-3岁的孩子会为其他儿童或者成人提供礼物,并自发地和他们共享玩具,即便他们是陌生人,有时还会主动地去安慰或关心别人。
在学前期阶段,儿童的共情会一直发展,这让他们越来越能体察他人行为背后的动机与原因,越来越能洞察他人的想法,从而具备更好的社会能力,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并进行必要的合作。
“以牙还牙”能教会同理心吗?
为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很多妈妈都会用“你打我我会痛,我也打你一下,看你知不知道痛”的办法来教育孩子。其实这种方法培养的不是同理心,是报复心和攻击性。
我觉得这样不舒服,所以我不让你不舒服,叫同理心;你让我不舒服了,我也让你不舒服,叫报复,本质上是和同理心相对的一种行为——攻击,是“对另外一个人有目的的侮辱或伤害”。
研究发现,孩子的攻击常常是模仿成人的行为,如果身边有高攻击性的榜样,孩子仿效攻击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而现在很多妈妈用的“以牙还牙”式的同理心教育方法,恰恰为孩子做出了这样的示范,所以收到的恐怕是与目标完全相悖的结果。
更好的同理心教育方法是:
你打我一下,但我不打你,因为知道你会痛,我会告诉你我会痛,所以你不可以这个么对妈妈,也不可以这么对别人。
孩子知道了这个道理,才能慢慢建立起对他人感受的理解,才能发展出真正的同理心——明白我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喜欢,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我不喜欢别人对我做什么样的事,我也不会对别人做什么样的事,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打人是这样,像前面说的朝妈妈吐水等诸如此类的事情也是一样。
“以牙还牙”式的教育,虽然有时也能收到制止孩子不良行为的效果,但那样的效果,不是建立在真正的同理心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害怕他人报复的基础上。
比如,有的孩子爱打人,但不是所有人都打,他会识别,谁会打回来,所以我不去打,遇到确定无疑不会打回来的人,他还是会去打——欺软怕硬的孩子就是这样炼成的。
孩子的同理心,到底该如何培养?
其实我不太能理解五岁的孩子,还会做出把漱口水吐妈妈衣领里这样的事,因为我家两个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此等攻击行为。不但没有,他们还相当有同理心,经常自发做出饱含善意的事。
暑假时,我们一家在老家海边度假,有一天,爸爸妈妈和同学约了聚餐,孩子们中午自己叫外卖。晚上回来,孩子们告诉我,他们给了外卖员20元小费,因为公寓的电梯需要刷卡,外卖员上不来,就走步行梯爬了十几层楼把饭送到了房间门口。他们不是花钱大手大脚的孩子,自己买零食什么的都很节制,但给小费给得毫不犹豫且相当慷慨。为此,我大大赞美了他们一番。
能理解别人的不容易,对别人的善意报以同样的善意,就是相当强的同理心。孩子能做到这样,其实从小到大,我们只做了一件事——示范。
孩子的攻击性主要来自日常照顾者和身边有影响力的成人的示范,同理心也是一样。
要培养孩子的同理心,父母并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日常给孩子做出具有很强同理心的好示范就足够了。
示范共情——父母在照顾孩子时,总是能体察、尊重、照顾孩子的感受,孩子自然也能体察、尊重、照顾父母的感受,并由父母推及他人,共情身边熟悉的人或者陌生人,不会轻易攻击别人,对人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
示范理性——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从不做“以牙还牙”的报复式教育,而是耐心地帮孩子明白“我为什么不能那么做”的道理,孩子自然不会遇到一丁点冒犯就大惊小怪,遇到一点点不快就睚眦必报。
示范善意——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传递的都是善意,从不传递恶意、敌意,孩子自然也不会用恶意、敌意对待或者回应父母,也会由父母推及他人,与人为善,而不轻易与人为敌。
当父母发现孩子同理心不足时,首先要做的,其实并不是批评孩子,而是反思自己:我是否为孩子做了足够好的示范?
多说两句,同理心本质上是一种善意,所以被认为是道德行为的核心。
有同理心的成人和孩子,会更自然地表现出友善、合作等亲社会行为,而缺乏同理心的成人和孩子,友善、合作的程度会低得多,更容易做出攻击、报复等行为,严重的,甚至可能发展成不同程度的反社会人格。
所以,同理心的培养,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率性为之。真心爸妈(徐智明、高志宏):
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生于2002年,一个生于2006年。
已出版《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阅读手册——成就孩子一生的阅读培养法》。
我们在这个专栏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亲身经验、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评论、讨论、提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