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睡眠质量不好?那是你没掌握睡眠方法!中医养生大咖教你如何睡

2020-10-20新闻13

“先睡心,后睡眼”是我国历代养生家十分推崇的睡眠方法。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活了一百多岁,十分讲究睡眠养生。他说:“凡眠先卧心,后卧眼。”清代著名养生家石成金说:“凡睡下就要一心安慰思睡,不可复想其他事物,只有‘先睡心’三个字,即是极妙睡功。”医学家孙思邈是我国医学史上的老寿星,活了一百多岁。

孙思邈十分讲究睡眠养生,在《千金要方卷?二十七?道林养性》中说:“凡眠先卧心,后睡眼。”也就是说,睡前屏除一切喜怒忧思、烦恼杂念,放松精神,做到恬淡虚静,内心安宁,静躺使大脑处于轻松状态,合上双眼,梦意就会翩然而至。

第一,为何先睡心?事实上,心不睡的人是无法安眠的,要想心睡,先要心静。要想做到心静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思考任何事情。不思考就静坐,它是针对失眠者的脑神经“开关”不能在短时间内关闭,即不能很快入睡的特点,采用的一种过渡方法。

“先睡心,后睡眼”的“心”指的是大脑,如果你的脑神经细胞不能进入睡眠状态,尽管你的眼闭得严严的,还是睡不着。“静坐”的作用在于帮助你的脑细胞进入睡前准备阶段,达到“入睡”状态,然后入睡,此种方法对众多失眠者有所帮助,不妨试试,使睡眠不好的人尽早达到良好的睡眠状态。

第二,怎样睡心?也许有人会问,睡觉还分睡心和睡眼啊?的确,睡觉的过程可分为两个步骤:一为睡心,一为睡眼;宋代学者蔡季通在《睡诀》中指出:“睡侧而屈,觉正而伸,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他将睡觉的全过程解说的非常详细。首先是要注意睡姿,卧床的方向。药王孙思邈认为,人卧时最好采取东西向,而“头勿北卧”即反对南北方向的卧姿。

国外医学家指出,头脚南北方向,顺应地球磁力线者,睡眠较好。但也有医学家指出,这种南北向的睡姿在老年病人中导致脑血栓较高的发病率。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告诫“寝不尸”,即仰卧方式不好。多要求“睡如猫”,“睡如狗”,也即侧卧。到清代,曹廷在《老老恒言》中更提出:“食在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之气,食远,则左右胥宜。”不管他对右侧卧如何解释,但生理学上,说这有利于食物从胃送入十二指肠,对偏处在左侧的心脏也较无妨碍。所以古人的见解是可取的。

第三,怎样做到一夜安眠?古人非常强调睡眠之前热水洗足,以保证一夜安眠。这种习惯在唐宋已普遍流行,宋代温革《琐碎录》说:“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爱国诗人陆游对此曾作诗云:“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洗脚按摩真一诀,稚孙渐长解烧汤。”足见其受益不少。古人认为,足上有全身各经络循行,由、此可影响全身状态。尤其是足心的“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重要穴位之一。洗脚时,可按摩此穴,中医认为心与肾互相交通,所谓“水火既济”,可保持生理上的协调。用温水暖足,也有利于下肢血液循环,帮助入睡。可谓好处无穷。再者,古人十分强调“先睡心,后睡眼”。

一般人总以为按摩后,眼皮一闭,自然可睡矣。事实上,古人讲究“先睡心”,就是要求睡眠前把脑子(心)的万千思绪都加以摒除。不把它弃隙,入睡是难乎其难的。心神不定,即便眼皮闭上,也无济于事。每个人都有过失眠的经历,有的人失眠,就通过狠狠闭眼的方法强迫自己入睡。然而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行不通。失眠是起于“内心”,许多人失眠是由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较大,心理矛盾冲突多,而自己又不会调节情绪。所以,只有首先“睡心”,然后“睡眼”,才能进入真正的睡眠状态。其睡眠的过程,“睡眼”是标,“睡心”是本。

为了提高睡眠的质量,以达到养生的目的,我们的祖先还十分注意睡眠的环境,其中除房屋条件等外,枕头是应当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俗话说,“高枕无忧”,好像枕头高就有利于健康,其实,这不符合养生要求。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在《老老恒言》中引述《显道经》说的“枕高肝缩,枕下(低)肺蹇”之后,恰如其分地指出:“酌高下尺寸,令侧卧恰与肩平,即仰卧亦觉安适。”这是十分符合科学要求的,“高枕”、“低枕”,都可造成不良后果,古人早有明示。总而言之,古人对睡眠在养生方面的重要意义,是早有深入而充分的认识的。只有睡得好,才能保证身体康健无忧。

#生活养生#失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