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元帝国建立,统治成为重大难题
元朝作为中国封建历史时期统治范围最庞大的游牧帝国,凭借其强大的蒙古军政力量,对整个中国封建历史的发展进程,乃至整个亚欧大陆的历史发展进程,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虽然在蒙古人多次进行大规模西征战争中,展现出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行为,但是其对当时亚欧大陆的历史格局演变,终究还是产生了不可忽略的作用。而蒙古人在灭亡南宋政权之后,也成为中原地区的新一代统治政权。
《新元史》载:"金先灭辽克宋,赵氏乃南迁,划为南北。后又历百余年,而元兴。祖夺江南,中国始又统于一姓焉。元之疆域者,九州而外,幅员尤广。"
其能够实现和平统治西藏地区的战略计划,并且能够主动以谈判的方式和手段,来与藏传佛教的精神领袖进行战略洽谈,这成为蒙古人后来能够经过藏区,迂回包抄南宋政权的重要基础。而元朝建立之后,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也就开始逐步建立起来,而此时却摆在元朝统治集团面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就是究竟蒙古人要怎样统治如此广泛的领土,抛去元朝在中亚、西亚地区的统治,因为这些地方基本上都是由游牧民族构成的,而且元朝统治者都是派遣自己极其信任的高层领导前去统治,因此大可放心。可是在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却充满了艰难,毕竟蒙古人一直以来的游牧习俗和思想,与传统的中原地区汉族文明有着显著不同,甚至是冲突。
文化冲突成为元朝面临的首个难题
文化之间的冲突,就成为困扰元朝统治集团,如何采取适合的统治政策的重要原因。有的人或许会认为,既然蒙古人有着强大的游牧军事力量,那么大可以利用军事镇压手段,将蒙古人的游牧思想意识强加到中原汉族人民的身上,那样统治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这种行动和思想当然是不可取的,采用绝对暴力的手段去改变一个民族群体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观念,绝对会带来极为严重,甚至是不可逆转的社会破坏的。况且当时的蒙古人已经完成了对中原人民和地区的统治,其完全没有再次发动战争进行屠杀的理由了。相反,如果元朝统治者将这种民族仇杀手段作为稳定统治政策的一部分的话,那么绝对会适得其反。
到时候将会引发广大被压迫、被屠杀人民的联合反抗,那么元朝政府将会永无宁日,不仅当初强加蒙古人思想的目标没有达到,反而还会使得汉族文明的影响更加深刻,更会令中原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
正因如此,当元朝的统治建立起来之后,蒙古人的传统草原文化和中原人民的传统汉族文化,产生了激烈交锋,是大力推广草原文化,还是学习汉族文明,还是要将两种不同的文化结合起来进行推广,这一问题在元朝统治集团内部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关于汉法有无用论的争论
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后,在强大游牧政权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文化统治政策和方式问题上,其统治高层内部出现比较大的分歧。既然元朝这个强大游牧政权是由蒙古人建立起来的,所有的征服和兼并战争也是由蒙古军队作战实现的,那么利用蒙古人的传统习俗文化,去治理整个庞大的帝国必然也是所有蒙古人高层所支持的。
可是,整个中原地区以及南方地区到底是此前农耕文明王朝长期统治的,特别是中原地区的民众,皆是汉族封建文明的创造者和继承创新者,要让他们彻底放弃自己此前的母体文明,去被迫接受蒙古人的草原特色文化,未免有些不太切合实际。一个人如果改变他的外貌或者身体的话,或许仅仅通过一些物理方式便可以实现,但是要真正改变他的思想、信仰和生活习惯的话,那恐怕需要很长时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元朝统治者在面临中原人民的文化统治之时就是处于这种困境,其内部激进派分子或者倡导大力推广蒙古文化专制的成员,一直认为这种中原汉人文化是毫无用处的,因为他们只懂得去读书识字、耕田纺织,根本没有蒙古人骑射、上阵杀敌的气魄,因此他们认为要维护这个庞大游牧政权的统治,必须将蒙古人的骑射文化推广到全国,进行军事化管理。
他们所倡导的这种文化政策其实本质上认为汉族文化无用,不过这种想法很快遭到了耶律楚材的反对,他是金朝时期的官员,归附于元朝之后,一直致力于积极发展汉族文化的作用。他认为汉人封建文化的统治方式,能帮助元朝有效稳定地方,并且还能够帮助中央政府获得必要的赋税、实物,这能为王朝的延续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此次关于汉化文化有无用的论争非常激烈,最终耶律楚材取得了胜利。
《元史》载:"太祖之世时,岁常有事西域,乃未暇经理中原,官吏多聚敛自私,赀至巨万,而官无储待。近臣别迭等言:汉人既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汉法具备普遍适用性
在以耶律楚材为首的,一些支持元朝推行汉化文化统治政策的官员领导下,元朝统治者也逐渐开始意识到,汉化文化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特别是在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汉化政策开始全面实施,并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这为元帝国的进一步扩张和强大提供了重要条件。
早在元朝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前,中国封建历史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不少少数民族主动接受汉族封建文明,最终一步步实现汉化的例子。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集体南迁,并且在西晋王朝灭亡之后,纷纷在中原地区,特别是北方黄河流域地区建立起了数十个少数民族政权。
《续资治通鉴》载:"考诸前代,北方乃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亦可长久,故后魏、辽、金最多;幽燕食寒,蜀汉食热,反之则必有变,国家之当行汉法无疑也。"
这些能够进入中原地区并且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在来到这里之前他们都是处于落后的部落联盟时代的。他们的社会形态比较简单,日常的经济体制、军事体制也都尚且不完善,但在来到中原地区和汉人进行了频繁的互动交流之后,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学习到了汉人文明的生活方式、思想习惯、
另一方面,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上层统治者,也开始主动去接受农耕文明的一系列统治方式,并且这种愈发封建化的方式实施到政权的管理和建设当中,最终实现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元朝自然也不例外,在入主中原之后,他们也会在潜意识以及主动接受调整的过程中,受到汉人文明的影响和洗礼,其不断封建化也是必然发展趋势。
农耕文化更加适合王朝的治理和守成
元朝整个跨越欧亚大陆庞大帝国的建立,实际上是通过蒙古人强大游牧军政力量,不断发动征伐战争才最终实现的。而在这个征伐战争中,由于蒙古人缺乏必要的合适统治思想,因此只得采取残忍的屠杀和剥削政策,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可是随着整个庞大帝国建立之后,虽然蒙古人的军政实力也取得了质的飞跃,但是如果还用游牧民族的统治方式进行帝国治理的话,那么必然会引发各地区人民的反抗。
如此一来,庞大的元帝国实际上是缺少必要统治基础的。此时便需要汉人封建统治方式来进行帝国的治理,起码是实现对其统治中心中国地区的统治。蒙古人的传统习俗更加适合征伐战争,适合在帝国不断扩张之时发挥作用。
而汉化统治方式则更加适合在帝国成型之后的治理之时发挥作用,因此这种农耕封建文明毕竟是已经得到了众多封建中原统一王朝、割据政权所实践过的,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因此元朝采取汉化文化政策去统治帝国也就不足为奇了。
《元史》载:"乃奏立于燕京等十路之地,征收课税使,帝后至云中,十路咸进籍,及金帛陈于廷中,帝遂笑谓楚材曰:汝乃不去朕左右,而能使国用充足。"
草原与农耕共生,元朝的特有文明逐步建立
从蒙古人的崛起、兼并战争直至庞大游牧政权—元朝的建立,这个过程虽然时间不是非常漫长,但是过程却是非常艰辛的,我们也能够从中窥探出蒙古人那种坚韧不屈、不怕牺牲、团结协作的游牧民族性格,这是他们能够在与南宋政府军队作战中不断获胜的重要原因。
此外,从其灭亡南宋的基本战略计划以及相关实施活动中,也可以看出蒙古人对于统一天下的目标,是势在必得的。而当蒙古人将其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以及游牧统治方式,带到中原地区进行推广之时,这必然会出现激烈的文化意识形态上的冲突。这在元朝统治集团内部,便展现出了激烈的论争。
论争的核心问题便是新建立起来的元帝国,在整个统治范围内的文化政策究竟该如何制定。当然那些自认为是征服者的蒙古贵族和官员,必然会对自己赖以生存和信仰的蒙古文化进行无限推崇,而对那些被征服汉人的中原文明进行打压。相反此前一些汉化程度较深的金朝大臣,在归附元朝之后便 积极推动蒙古人的汉化发展。
而元朝政府对于文化政策的改变自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种文化意识形态上的统治者实现肯定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当元朝统治者开始改变原有的文化专制政策之后,逐渐推行一种草原与农耕文化共生共存的文化形态,并且在这种文化氛围当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封建化程度,这就表明元朝特有的文化体制得以建立。
参考文献:《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