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四年(630),李靖与东突厥颉利可汗的大军作战,将其剿灭,太宗李世民大喜,下诏大赦天下,准百姓畅饮五日庆祝胜利。御史大夫萧瑀却弹劾说:“陛下必须严惩李靖!”李世民一怔:这却是何故?
其实,这次得到李靖征东突厥取得大捷的消息,太宗是很高兴的,他对近臣说:“朕听说古人有云:‘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我大唐处于草创阶段时,太上皇为了百姓不受突厥侵扰,不得已而向突厥称臣。太上皇和朕一直都引以为奇耻大辱,每思及此,未尝不痛心疾首,发誓一定要灭掉突厥!现在李靖率偏师征讨,无往不胜,使颉利可汗也不得不俯首称臣,我终于一雪前耻了啊!”
近臣听罢,无不山呼“万岁”!
李渊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隋末很多西北军阀都曾向突厥称臣,为的是逐鹿中原可以获得强盛的突厥的支持。李渊在太原起兵时,也曾派自己的心腹刘文静面见突厥的始毕可汗,向其称臣。
始毕可汗借给李渊2000骑兵以表支持,李渊则将自己旗帜杂用绛白(白旗是突厥军的旗帜颜色,绛色是汉人的旗帜颜色),以示臣服。这里李世民说“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不过是美化掩饰之辞罢了。
虽然当时向突厥称臣是形势使然,不得已而为之,但毕竟是向外族称臣,所以一直以来都是李渊、李世民父子的一块心病。现在李靖率军扫清东突厥,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还擒获了颉利可汗,可谓大获全胜,一雪前耻。
弹劾李靖的御史大夫萧瑀,乃南朝梁明帝萧岿的第七子,西梁靖帝萧琮的异母兄弟,隋炀帝的萧皇后是其亲姐姐。他出身皇族,颇有才干,所以一向自命不凡,又心胸狭隘,无容人之量。他见李靖的功绩远超自己,威胁到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就对太宗说:“李靖治军无方,放纵士兵大肆抢掠,导致颉利的很多珍宝散失,理应治罪!”
萧瑀
太宗点点头,召来李靖责问此事。没想到李靖一句也不为自己辩解,直接跪下,顿首请罪。
太宗感到很诧异,不过他也了解李靖的为人和性格,随即说:“记得在隋朝时,史万岁击破突厥达头可汗,隋文帝非但不赏,反而听信谗言将他处死。这种昏庸的做法,朕所不取。现在免去你纵军抢掠之罪,不予追究,并将你的功勋记录在簿。”说罢,太宗下诏加封李靖为左光禄大夫,赐绢1000匹,将他的食邑增加到500户。
李靖
不久,太宗李世民再次召见李靖,对他说道:“上次是有人恶意中伤你,我误信谗言才责备于你。现在我想明白了,你并没有过错。”说罢又加赐李靖帛2000匹,进封他为尚书右仆射,也就是宰相。
出将入相,可算人臣之至荣了。李靖对此也非常感激。
其实,萧瑀弹劾李靖时,太宗李世民未必真的会听信他的谗言。他之所以责备李靖,可能是借机敲打敲打他,免得他恃功而骄。随即他又表示不予追究,以示宽大,并两次封赏李靖,使其感恩戴德,可谓恩威并施,御人有术。
唐太宗
当然,太宗也有可能对统军大将确实不太放心,一时误信谗言,因而责备李靖,不过随即醒悟,特意召来李靖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对其大加封赐,以弥补自己的不察之失,也不失为一代明君。
李靖在这一事件中的表现,本身也是加分项。他为人沉稳低调,当李世民正在气头上时,他没有为自己辩解,反而选择承认自己约束部下不严格的过失,这无疑是给服下太宗的一副败火剂。太宗见他主动认错、示弱,果然也不再追究,事后发现自己弄错了还主动向李靖认错,从此更加倚重他。
假如李靖当时就不停地叫屈,甚至和太宗撕破脸:“我李靖立下汗马功劳,陛下却抓住一点小事责备我,是何道理?”即便太宗事后醒悟到自己错怪了李靖,但君臣关系也产生了难以弥合的嫌隙。由于可见,李靖是一位有大智慧的人,他懂得如何同太宗这样的君主相处。
你认为李世民为何责备李靖?借机敲打还是误信谗言?李靖在这件事上的反应又有何高明之处?
(事见《新唐书》李靖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