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白局表演吸引众人观看。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李有明摄
17日上午,明城墙下的门东历史街区热闹非凡,南京白局保护15周年成果展演正在进行中,吸引大量游客驻足欣赏。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唯一的古老曲种,已有700多年历史,一度濒临消亡。15年来的保护传承,南京白局的发展成效有目共睹,在守正创新中重新焕发生机,但仍有诸多难题待解,复兴之路任重道远。
游客驻足观看,为白局展演叫好
“好!”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玲玲领衔表演的传统曲目《曲牌连缀》一曲刚落,台下多名观众忍不住叫好称赞,紧随其后是一阵掌声。近日,南京白局保护15周年成果展演一共献上10支曲目,吸引大量游客驻足围观,还有不少观众在台下跟唱,“展演效果非常好”。
69岁的林爱珍是老南京人,17日上午和老邻居一起来到老门东散步游玩,循声听到白局演出,便放弃游玩,在现场听了2个多小时,直到演出结束。其间,听到《机房苦》《曲牌连缀》等传统曲目时,林爱珍还跟着哼唱。“南京白局里的南京话最地道,听着最有味道。”林爱珍说。在现场,观众跟着哼唱的情景并不少见。
年轻人在白局演出中也找到乐趣。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传统曲目,白局艺人还献唱了多首紧随时代潮流的原创曲目。“这首《我们的节日·金陵好时节》很有趣,把南京白局和RAP结合在一起,将传统和现代交融,听起来与众不同,还挺有意思的。”“95后”姜伟杰说,现场看演出的同时,还上网搜索了南京白局的相关知识,作了进一步的了解。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专程赶来观看演出,将白局视为孩子感受南京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在本场演出中,既有徐春华、周慧琴、马敬华、黄玲玲等老一辈大咖登台演出,演出艺人还有许茹等中坚力量以及夏天等后起之秀,还包括南京白局校际联盟中的小学生倾情表演。“从台下观众的反响来看,老中青幼共同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南京白局演出。”秦淮区文旅局副局长赵嵘评价说。
15年保护,从濒临消亡到焕发生机
在展演现场,有人看得津津有味,也有人看不懂,不知道南京白局是什么。“通过15年的保护传承,一度濒临消亡的南京白局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南京白局的普及还不够,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要继续守正创新努力前行。”南京白局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春华说,在热闹的门东历史街区举办展演活动,既是通过汇报演出回馈各界人士,也是一次很好的普及传播。
时间拨回15年前,那时随着时代变迁及一些白局艺人老去甚至离世,南京白局濒临消亡。2006年,在市、区政府及文化部门、保护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南京白局列入非遗保护计划,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年来,南京白局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深入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2010年,如今已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许茹,辞去了薪水丰厚的外企工作,一心一意和母亲黄玲玲一起传承南京白局。最让许茹欣慰的是,23岁的儿子以及侄儿侄女也成为了白局艺人,形成了家族式传承。
15年以来,秦淮不断加大传承人群的培养力度,成立了南京白局代表性传承人传习社,培养了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夏天等一批年轻的传承人,逐步形成老中青三代传承梯队;还建立了南京白局校级联盟,把白局带进中小学校园,并在南艺等高校设立了南京白局传承社。
创新是关键,需要更多年轻人加入
15年传承保护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现阶段仍有诸多难题待破解,复兴之路任重道远。“唯有创新,才能让白局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顺应潮流让更多人了解、喜欢。创新的关键,是需要更多年轻人加入其中。”78岁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春华说。
“叫好不叫座”,依然困扰南京白局的复兴发展,白局艺人收入低且不稳定,因此大多艺人是兼职。几年前,徐春华坚持周末在门东历史街区的一家茶馆演出,有时观众只有十几人,演员平均一场收入只有几十元,与茶馆对面一票难求的德云社形成了鲜明对比。“那时,能有这么好的地方唱白局就不错了,传承要耐得住寂寞,贵在持之以恒。”徐春华说,如今演唱传承的平台多了很多,白局自身创新势在必行。
细看南京白局保护15周年成果展演节目单,8首原创曲目包括《娃娃唱礼仪》、《光盘行动我做起》、《反腐倡廉新气象》等,曲目内容紧贴时代热点。同时,在表演过程中,白局艺人不再只是传统的三五人在坐唱,还加入了舞台表演等元素;白局和RAP结合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创新更需要年轻人。
通讯员 姜于暄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