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学习的城市 开放的大学|我和我的学生:有人开车送我回家,有人自织手套相赠

2020-10-20新闻21

摘要:你怎么可能知道得这么多呢?一般女的,不大会懂得这么多的。

花开花落,斗转星移。任教上海开放大学23年,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一届又一届的开大学生。

1997年,我从中国政法大学调到上海开放大学(前身上海电视大学)任教。第一天走进教室的情景,恍如昨日。一眼望去,不再是齐整的年轻面庞,而是带着沧桑和辛劳、带着审视和渴望、年龄错落不一的群体。

带着疑惑,开始了我的成人学生的法学教学生涯。

“老师,你的课真好听,但是今天上班太累了,听了一会儿忍不住就睡着了。”一位公安同学下课时,跟我打招呼道歉。

“老师,你的知识太丰富了,你怎么可能知道得这么多呢?一般女的,不大会懂得这么多的。”一位大叔级的学生,下课聊天时对我发出这样的疑问。

“老师,这是我们单位遇到的一个法律问题,你看,这么做,行吗?”一位在公司工作的同学,给我打电话咨询。

“老师,你住哪里?讲课这么辛苦,下雨了,我开车送你回家。”一位年轻的女同学在雨夜中行驶了一个小时,主动把我送回家。

“老师,这是我自己织的手套,送给你留作纪念,谢谢你给我们讲的课。”一位中年女同学,期末最后一次课,在教室门外等着我。

点点滴滴中,这些成人学生生动鲜活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们理论不是很精通,但是实践经验丰富,学习需求明确,坦诚热情。他们喜爱我的讲课,就把温暖和信任以各种方式源源不断地回馈给我。

当时的法学专业颇具规模,学生遍布公检法系统。通过本科的学习,这些补学历的业务骨干职务晋升,业务如虎添翼,为上海地区法制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法学专业经历了自身发展的高潮之后,逐渐回落为一个小规模的专业。于是,强化实践教学成为彰显专业特色的突破口。

2007年至2011年,我带领法律行政系的老师组织了三届上海电视大学法学专业案例大赛,评选出系统内获奖作品和抗辩赛获奖分校。带队到京参加了第一、二届中央电大法学专业案例设计与分析大赛,两次荣获全国抗辩赛亚军,作品赛囊括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佳作奖各奖次,优秀指导奖若干。

当时的二辩选手范思嘉,毕业多年后带着女朋友来学校看望我。他已从当年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柜台服务员成长为公司投诉部经理,回忆当时师生一起昼夜备战抗辩赛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千,“老师,我们那三天绝对是车轮大战啊,和那么多的省市电大PK,现在想想还觉得紧张呢。不过,别看备赛和比赛一共也就一个月,但真是比一年学的东西还多!”后来,范思嘉结婚时送来喜糖,生儿子时送来喜饼。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我们的学生虽然普普通通,但教师真心热爱他们,以春风化雨般的欣赏式教育引领他们,他们就不断展现出最美好的自己。当他们由单位的一般员工,成长为业务骨干;由单身到喜结连理,生儿育女……他们都一直记挂着老师,他们把心留在了学校。

2016年,学校安排我到人文学院工作。学院的很多学生,都令我动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孙科弥,因一场意外而残疾,但是她没有放弃,坚信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会打开另一扇窗。老师们的面授课程,她视若珍宝,2年半的时间里,轮椅上的她风雨无阻,不舍得放弃一次课。天道酬勤,孙科弥终于拿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宝贵的第一张学位证书。这样的学生,何尝不是学校的珍宝呢!

我当年的学生,12级法学专业的钱峰,现任静安区公安分局法制处负责人。疫情防控期间,专程来学校报名舞蹈专业,就是为提高自己的修养。在“一站式服务”门口,他戴着口罩,以标准的姿势向我敬礼,说:“张老师,钱峰向你报到。”那一刻,我看到了终身学习而永葆青春这一人生选择的熠熠光辉。

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范思嘉、孙科弥、钱峰等学员是开放教育的口碑和成果。“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是我23年开放大学教学工作中的真切体会。的确,在开放教育中,我们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不仅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更要以一个终身学习践行者的姿态,向我们的学生学习!

我们都热爱光明,无论光明出自哪盏灯;我们都热爱玫瑰,无论玫瑰在哪座花园绽放。

(本文作者系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