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诸葛亮临死前最后一计,有人说是万劫不复之法,但是我却这样看!

2020-10-20新闻16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来看一下,诸葛亮在临死的时候,用得最后一计是什么。

诸葛亮临死前最后一计,有人说是万劫不复之法,但是我却这样看!

公元234年2月,诸葛亮率军再出岐山,约同吴国一起伐魏。司马懿带兵防守,紧闭城门、高挂免战牌,两军相持百余日。

为了让司马懿出战,诸葛亮就使用了一计。他让人把一套女人衣服,给司马懿送过去,想使用激将法逼司马懿出战。

没想到此计被司马懿识破,他当着使者的面,把女人的衣服穿上,照了照镜子说还挺合身。并问使者打听诸葛亮的情况,使者就情绪高昂的,把诸葛丞相夸赞了一番。

使者走后,将士们群情激奋。说诸葛亮欺人太甚,竟然如此羞辱大都督,是可忍孰不可忍,纷纷要求出战。为稳定军心,司马懿在将士们面前,也假装愤怒,并上表向曹丕请战。

曹丕明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司马懿要想出战,根本不用请示。他明白司马懿的意思后,就让辛毗(pi)拿着旄节来给司马懿做军师。

诸葛亮临死前最后一计,有人说是万劫不复之法,但是我却这样看!

蜀军再来挑战,司马懿就假装要出战。辛毗就杖节阻拦,两个人一唱一和,配合得很是默契。诸葛亮无奈之下,只好做长期作战的准备。

其实,司马懿从使者的口中,以断定诸葛亮命不长久。使者是这样说的:丞相晚睡早起,凡20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批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

听完使者的话,司马懿就对他的部下说:诸葛亮进食少而事务烦,去死不远也。司马懿乌鸦嘴说的果然很准。诸葛亮积劳成疾,还真就病倒了。

可是他不想出师未捷身先死,于是他决定用他师傅教的,七星续命法。想向天再借一纪的寿命,一纪指的是12年。

七星续命法,是上古的续命秘书,此法只能使用一次。成功则延寿一纪,失败则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

在佛教中,人从生到死的过程就是一劫。万劫就是万世,万劫不复的意思,就是经过万世也无法恢复人形。

诸葛亮临死前最后一计,有人说是万劫不复之法,但是我却这样看!

佛教讲究的是六道轮回,六道指的是天神道,天神道、人道、阿修罗道(又称魔鬼道)、畜牲道、恶鬼道和地狱道。这是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轮回至某一道为生,离开某一道为死。

其中天神道和人道为善道,下辈子你能进入什么道。全看你这辈子的修行,进入善道的条件是行为语言思想皆为业,善业必须大于恶业。

如果死的时候,你的恶业大于善业,你还不想进入畜生道,变牛变马怎么办。这时候你就需要超生,超生的意思就是通过作弊器。进入比较高级的道,比如请和尚做法事超度等。

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意思就是,永远无法转入人道轮回了。这个后果很严重,但为了蜀国大业,诸葛亮决定豁出去,也要冒险一试。

在作法之前,他把姜维叫了过来,向姜维叮嘱道:“吾自知命不久矣,现祈禳北斗,若七日内,主灯不灭,便可增寿一纪。汝在帐外护法,不得使外人入内。”

一切布置就绪,诸葛亮在他的丞相大帐内,点燃了七盏油灯,披头散发,仗剑其中。念念有词,压镇将星,如此进行了六日,眼看大功告成。

诸葛亮临死前最后一计,有人说是万劫不复之法,但是我却这样看!

到了第七日,没想到魏延闯了进来。因为走得太急,衣下生风将主灯扑灭,诸葛亮将剑掷于地上。叹息道:生死由命,天意难违也。遂开始安排后事,让姜维依计而行,带蜀军从容撤退。

上述故事来源于三国演义,但三国演义里,并没有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之说,题主这个问题,不知来源于何处。

他人的回答我也看了,有人说诸葛亮的最后一计,是用来对付他儿子。人死以后,在尸体头下,放一个木头或草做的枕头。

等枕头烂了变可进入轮回,因为他儿子总和他对着干。所以,诸葛亮叮嘱他儿子,等他死后,一定要给他做个石头枕头。

他的用意本来是,他儿子肯定不会听他的。可没想到,他儿子忽然良心发现,遂了他的心愿,真给他做了一个石头的。

因为石头枕头不会腐烂,所以他让这最后一计害得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这是在瞎说一气。因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出生于公元227年,诸葛亮死的时候,他才只有7岁,哪来的和他爸对着干。

诸葛亮临死前最后一计,有人说是万劫不复之法,但是我却这样看!

还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的最后一计,是为了对付刘禅。因为刘禅总和他对着干,他的本意死后想埋在成都。却故意告诉刘禅,等他死了以后,让人抬着他的棺椁。

从成都一直往西走,在什么地方磨断绳子,就在什么地方安葬。抬棺椁的人走了数日,见绳子很难磨断,就偷偷割断绳子把棺椁埋了。

刘禅发现后,把他们都杀了,却忘了问埋葬之处,因享受不到人间烟火,所以诸葛亮就万劫不复了,这种说法更是扯淡。

很多人说诸葛亮留下一记,其实是为了万劫不复,我看多半是为了吸引眼球。笔者认为,像诸葛亮这样一心为国之人,无论如何也不会,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

其实,什么轮回了、超生呀,只不过是一些迷信的说法,我们不要去信这些东西。

#三国两晋南北朝#诸葛亮#司马懿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