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于谦忠心义烈,明英宗朱祁镇为何不顾天下百姓反对,将他斩首?

2020-10-20新闻15

说起于谦,相信很多人首先会想到说相声的于谦,因为不熟悉历史的人,他们不一定了解明朝的大忠臣于谦。但是,于谦有一首诗却被大家所熟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第一次读于谦这首《石灰吟》的时候感觉并不是很押韵,后来用客家话读一遍会押韵很多,难道明朝的官话发音接近客家话?这个我们姑且不讨论,于谦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但其实是他自己,他就是这样一种性格的人。

于谦忠心义烈,明英宗朱祁镇为何不顾天下百姓反对,将他斩首?

于谦在永乐年间就考中进士,辅佐过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爷孙三代,宣宗之后是英宗,朱瞻基的儿子朱祁镇成为明朝第六任皇帝的时候,于谦依然继续尽心尽力地辅佐这位君王。

如此重臣最后却被斩首,这是为何呢?这一切还要从土木堡之变说起。

于谦忠心义烈,明英宗朱祁镇为何不顾天下百姓反对,将他斩首?

土木堡之变——明朝的首个宦官之祸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立下一条祖训,不允许内臣干涉朝政,而且还在宫门外立下了一块牌子: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朱元璋的这条禁令一直被后面的皇帝遵守着,朱棣没敢违背,朱高炽、朱瞻基同样没有犯禁,但到了明英宗朱祁镇的时候却犯禁了,他宠信太监王振,听信谗言,甚至不顾大臣们的反对,要亲自率军征讨瓦刺。

皇帝要上前线打仗,皇宫内总要有人当家啊,于是英宗找来了自己的弟弟朱祁钰帮自己监国,然后跨上战马直奔边境。

于谦忠心义烈,明英宗朱祁镇为何不顾天下百姓反对,将他斩首?

出发的时候斗志昂扬,到了前线却是一败涂地。当时英宗带了二十五万大军从北京出发,而此次行动的主要指挥官居然是太监王振!他在军务上独行专断,其他将领完全没有说话的份。但是他哪会打仗啊,没多久大军就撤退回朝。

本来撤退还是挺顺利的,当退到蔚州的时候,王振竟然提出让英宗去他的家乡参观参观,他这是想在父老乡亲面前显一显威风。英宗答应了,也为此耽误了撤退良机,瓦刺大军追袭而来,最后明军被瓦刺军逼至土木堡,英宗被俘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于谦忠心义烈,明英宗朱祁镇为何不顾天下百姓反对,将他斩首?

明英宗被俘,国不可无君啊,于是于谦和大臣们向孙太后建议,应该立现在监国的这位朱祁钰为皇帝,而原来的英宗皇帝就是太上皇,孙太后同意了。

瓦刺那边得到了英宗如获至宝,他们的太师也先觉得大明皇帝在我们手上,可以向他们索要好东西了,但事实上边关将领都不愿搭理也先,也先的发财梦落空了。

这下可把也先急坏了,英宗在他手里反而成了烫手山芋了,于是他以归还英宗为名,挥师北京城,想趁机把大明朝一举拿下。在这危急关头,以于谦为首的文武大臣顶着巨大压力,展开了激烈的北京保卫战。

于谦忠心义烈,明英宗朱祁镇为何不顾天下百姓反对,将他斩首?

也先侵占北京的愿望落空,瓦刺军败走塞外,英宗也被一同带走。后来也先觉得留着英宗实在没有什么用处,就以归还英宗为条件,向大明朝议和。这时候大臣们犯难了,因为新帝朱祁钰已经登基,年号都改成景泰了,如今旧皇帝要回来,新皇帝又往哪搁?

此时于谦站在了新帝朱祁钰这边,认为“天位已定,宁复有他?”他让朱祁钰只管接太上皇回来,有什么事我顶着!

就这样,朱祁镇被接回来了,却被软禁于南宫之中,一关就是七年。景泰八年的时候,朱祁钰病重,石亨、徐有贞等人密谋重新拥立太上皇,也就是原来的英宗为帝。在这帮人的安排下,英宗成功复辟,这在历史上被称为“夺门之变”。

于谦忠心义烈,明英宗朱祁镇为何不顾天下百姓反对,将他斩首?

英宗复位的当天,于谦就被逮捕了,罪名是谋逆!这是一项必死之罪,但英宗并不想杀于谦,因为于谦对于大明朝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这时候徐有贞在一旁鼓动英宗:“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英宗这才同意,正月二十三日,于谦在他拼死保卫的城池前被斩首,据说当时天昏地暗,乌云密布,很多人都为于谦鸣冤。

于谦忠心义烈,明英宗朱祁镇为何不顾天下百姓反对,将他斩首?

结束语

于谦死后被葬于西湖边,与岳飞的祠墓同时出现在西子湖畔,西湖也因此被世人所重视。清朝袁枚有诗写道:“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才觉重西湖。”其中“岳于”说的就是岳飞和于谦,他们都曾官封少保,两个人的墓都在西湖边。

#明朝#于谦#英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