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换门庭式的变革,带来了民族大融合

2020-10-20新闻13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换门庭式的变革,带来了民族大融合

北魏作为一个崛起于草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国的历史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北魏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当中,为了进一步解决好统治区域内部问题,北魏的统治者试图通过改革的方法融合草原文明与华夏文明。

在这一系列的变革过程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同时,这一次改革也最大程度的融合了草原文明与华夏文明。但随着变革逐渐脱离最初的统治基础,这些汉化改革最终造成了北魏政权的灭顶之灾。

北魏融合草原文明与华夏文明失败了,但是其经验造就了隋唐的恢宏,这些经验的积累,为后来的隋唐恢宏统一的风气,提供了强大的历史支撑。隋唐的恢弘,离不开北魏这百年来的融合经验。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换门庭式的变革,带来了民族大融合

1、 崛起于微末的北魏,强悍的鲜卑族草原势力

(1) 军事战争的发展,直接促进北魏疆域版图的迅速扩大

北魏的建立者是鲜卑的拓跋部落,这一部落早在西晋时就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因为魏晋时期的战争风波,这一部落也曾经遭受了巨大的挫折。时间发展到后世,此时的鲜卑族是由拓拔珪所掌控。

由于当时的北方地区处于前秦的统治;而因为淝水之战的结果,导致了这一时候的前秦大地处于混乱的局面。看准这一时机的拓跋珪便迅速集结了原来的旧有势力,同时又凭借着自己作为原本世袭王孙的政治地位、建立了新的政权。

他借助自己母亲部落的势力,又进一步发展自己在乱世中的军队。公元386年,拓跋珪正式复兴自己的国家;而在12年以后,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政权,展示了从一个草原政权向中央帝国发展的历史转变。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换门庭式的变革,带来了民族大融合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鲜卑族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凭借着一些旧有势力的支持,拓跋珪的东征西讨为他赢得了强大的军事保障。他先后扫平了其它相对弱小的军事部落,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疆域版图。这军事战争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北魏政权疆域的扩大。

在这一时候,随着疆域的扩大。在开疆扩土的过程当中,统治者开始注意到了胡汉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

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北魏建立者拓跋珪提出,采用汉族政治制度的方式,企图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而另一个随之而来的结果,便是胡汉之间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换门庭式的变革,带来了民族大融合

(2) 胡汉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民族融合成为时代大潮

在北魏征伐的发展过程当中,开始吸收更多的汉族人口和接纳一些汉族区域。此时的北魏可以说已经逐渐向占据大部分汉族区域的草原帝国转变。换句话说,此时在北魏政权统治下的汉人和汉族文化有了极大的发展。

在政治的发展过程当中,鲜卑人因为人数较少、文明较落后,反而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原本只是用鲜卑人的政体,已不再适合统治被征服的汉族人。

为了解决胡汉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拓跋珪想出了采取汉族人的方式来统治汉人,以建立王朝新的统治秩序。此时的北魏必须加强自己统治阶层的政治力量,不断同化着其他的民族。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换门庭式的变革,带来了民族大融合

在这一过程当中,北魏政权也开始建立了大一统的专制政体,这对于他们维持如今庞大的版图和众多的人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当中,不仅使得胡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缓解,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大潮的出现。在早期的文明融合当中,北魏成功实现将华夏文明移植于草原帝国身上。

这个早期的文明融合思想诞生了新的融合性二元制政体,可以说在如此形式之下的文明融合,似乎是已现曙光。这就不断推动着胡汉之争的发展,解决着北魏文明融合的问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换门庭式的变革,带来了民族大融合

2、 早期文明融合的想法得以发展,出现二元制的北魏政权

(1) 北魏内外朝制度,促进了二元化帝国政权的发展

北魏为了解胡汉之间的问题,充分发挥了汉族统治秩序的作用、建立起了封建专制政体。通过这样统一的秩序,使得北魏政权有了进一步稳固的基础。此时的北魏统治者成功实现了华夏文明的转移。

而在进一步的发展过程当中,北魏又发展出了兼具草原优势和传统华夏文明特色的二元制结构。通过内外朝制度,来运行整个封建国家。这是北魏政权发展中形成的新的优势;他们挑选鲜卑贵族进入内朝,成为国家主要核心。

而作为执行机构的外朝,则是采取了汉族人的政治形式和方式。通过这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文明之争,也减少了胡汉之间的矛盾。

北魏通过内外朝,直接促进了二元化帝国政权的发展。但是在这一过程当中,胡汉矛盾因为政治因素的干预似乎在潜藏中显露危机。这时候就逼迫着北魏统治者需要真正进一步的改革融合两者文明,以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换门庭式的变革,带来了民族大融合

(2) 胡汉之争,北魏开始思考何去何从、文明融合趋势日益明显

早期的北魏政权通过内外朝制建立了二元化结构,但是由于政治因素的增加,胡汉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想象中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在政治发展的过程当中,通过内外朝至,让胡人和汉人处于一种平衡的态势,这就使得北魏统治者盯上了另外一个方式与实现政权稳固。

在北魏统治者的全是衡量过程当中,胡汉之间的矛盾到了此时应当处于胡汉融合的态势。也就是说,在这一时候,如何通过政治改革、糅合两者之间的文明,让鲜卑人和汉人之间的矛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决。

这就使得北魏政治改革过程当中,草原文明和华夏文明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在这一趋势之下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真正实现了两者初步的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换门庭式的变革,带来了民族大融合

3、 北魏孝文帝改革,草原文明和华夏文明成功实现初步融合

(1)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换门庭式的变革带来了民族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对于北魏王朝来说,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变。为了进一步体现两者之间融合的时代潮流,他对于原本的北魏政治制度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革。在文化方面,他更是基本否定了鲜卑族的文化,强迫朝臣学习汉族文化。

在北魏孝文帝这样改换门庭式的变革当中,成功让鲜卑人进一步融合到了汉人当中。为体现两者融合的必要性,他更是亲身示范、为自己取了汉族名字。

在这样改换门庭式的融合,北魏实现草原文明和华夏文明的初步融合。在民族融合的变革当中,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一场改换门庭式的变革在实现初步目的的同时,却迎来了最终的失败。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换门庭式的变革,带来了民族大融合

(2) 改革中的隐患,自毁长城导致了最终的融合失败

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过程当中为了贴近汉族文化,他将北魏的都城迁到洛阳,进一步向他华夏文明靠拢。同时,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孝文帝强势推行了很多措施,这引起了鲜卑族内部的不满。

许多的鲜卑贵族开始反对孝文帝的统治,但是在强大政权的支持之下却被镇压了下去。在长此以往的情况之下,北魏成功和自己所倚重的关键地区开始产生距离。

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这些改革措施产生的影响实在太大。正是由于迁都让北魏远离了自己所依赖的军事重镇。而由于变革之后产生的文化差异,让这些区域的百姓开始对朝廷产生隔阂。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换门庭式的变革,带来了民族大融合

在长期的变革过程当中,越来越多的不满最终导致了兵变的发生。最终所谓的军事重镇发生变乱,北魏王朝也开始走向灭亡的深渊。至此为止,北魏试图将草原文明和华夏文明完全融合的想法就此失败。

然而,北魏长期的努力让民族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这为后来隋唐恢宏的气度提供了历史的支撑。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换门庭式的变革,带来了民族大融合

4、 民族融合的趋势已现,隋唐恢弘的气度日渐增加

北魏之后的隋唐在接受教训以后,它们借助于成功实现草原融合的部分集团利益,在持朝政的发展过程中,成功推进民族融合;同时又建立了能够容纳草原文明和华夏文明的政治体制。

在这一情况之下,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一直发展到盛唐时,汉族和其他民族亲同一家,其统治者更被尊称为天可汗。在这一形势之下,其气势不可谓不恢宏,其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换门庭式的变革,带来了民族大融合

结语:

北魏将草原文明和汉族文明融合的设想,最终因为格局无法适应走向了失败。但是这却为之后,隋唐的民族融合朝政繁荣提供了历史的支撑。在历史的研究当中,一件事不仅影响当时对后世的影响,更为我们所深究,如何知前事而明来意、了今生。这就是我们研究历史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从历史长河中吸取营养的重要原因。

#三国两晋南北朝#北魏#北魏孝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