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代皇帝为何用“朕”自称?

2020-10-19新闻10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皇帝们都是用“朕”来自称的,并且这个称呼是皇帝的专用称谓,除皇帝之外谁要是敢用“朕”来自称,那就是掉头的大罪。

但鲜有人知的是,在秦始皇登基前,其实老百姓们平时都是用“朕”来自称的。在先秦时期,汉语里一共有6个第一人称代词:余(予)、朕、我、吾、印、台。

秦始皇登基以前这6个代词大家都能随意使用。那么秦始皇为何独独选中其中的“朕”呢?难道里面暗藏玄机?其实把它拆开来看就明白了。

“朕”,形声字,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这个字的字形其实一直都众说纷纭,并无定论,不过大致来说,它的左边是一条船(舟),右边是两手捧着某个竖立的工具。

这个字的本义即“舟的裂缝”,其实光看这个意思,和第一人称代词八竿子打不着关系。

古代皇帝为何用“朕”自称?

对此,甲骨文学者华强解释道:“殷商时期,匠人所用的工具都是有标准的,他们双手所持的竖立工具应当是造船用的标准件。

而皇帝,就是一个国家最大的标准件,他的意志就是标准,所以秦始皇才会选用‘朕’来自称。”

听完华强先生的解释,好像确实有点道理,不过到了战国时期,“朕”这个字又发生了变化。

战国时期,“朕”这个字演变成了左边为“舟”,右边为“灷”(火种的意思), 所以“朕”的意思就变成了“舟中火种”,其他学者们认为,这才是秦始皇将它作为自称的最主要原因。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老百姓们依水而生,因此舟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离不开的工具。

有舟,意味着可以出行;有舟,意味着可以捕鱼,因此有舟的人就能拥有更多的食物,财产自然也更加丰厚。

而“火种”的意义就更大了,在人类发展史上,火的使用是区分野人和文明人的分界线。因为有了它,才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野人生活”,同时火能驱赶猛兽,照亮黑暗。

所以在古代,“火种”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能同时拥有“舟”和“火”,那自然就是最有地位的人,“朕”这个字简直就是统治者的完美选择,于是便被秦始皇用来作为皇帝的自称。

不过这里要提一下,“朕”通常是比较书面化的自称,往往出现在诏书、官方文书上,日常生活中皇帝更喜欢用“孤、寡人”来自称。

比起“朕”,这2个称呼就好理解多了,它们都是“只有一个”的意思,用来表明普天之下,只有自己一个人如此高贵。

不过随着清朝的灭亡,这些字就再也不是皇帝们的专用称呼了,大家都能随意使用,这不,如今网上还经常有人打趣道“总有刁民想害朕”。

版权声明

部分文章和图片经由多次转载而无法查明作者和出处,如果您是文章或图片的原创作者请联系我们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君王皇帝#秦始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