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心理障碍滋生出的千奇百怪的“怕”

2020-10-19新闻20

心理疏导疗法把心理疾病形象比喻为一棵树,由根、干、枝叶三部分组成。树的枝叶就是患者的各种症状,树的主干就是“怕”,树的根部则代表患者的性格缺陷。这棵树是由一粒种子在具有一定温度、湿度和各种营养成分的土壤中逐渐萌芽生根,发育长大。这里具有一定温度、湿度和各种营养成分的土壤就是指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

病理之树生根发芽

在长期不适当的教育培养(社会环境)下或许还有父母遗传基因(自然环境)的作用,个体逐渐形成过强或过弱的性格,通常表现为:虚荣心、自尊心过强,而自信心过弱,伦理道德观念过强,对己、对人要求过高,自身依赖性过强等。

这些性格上的缺陷使得其在不可避免的困难、挫折或刺激面前,或束手无策,或不堪一击,从而产生心理障碍,滋生出千奇百怪的“怕”,表现出五花八门的症状。

心理障碍滋生出的千奇百怪的“怕”

焦虑、抑郁、强迫、恐惧与“怕”字

强迫、恐惧、焦虑、抑郁,听起来似乎差异颇大,但往深处分析,这些心理障碍的本质其实就一个“怕”字!这个“怕”,不是我们见到老虎时那种恐惧感,而是莫名其妙的“怕”,是自己有时也感到不应该的“怕”,但却条件反射似的、不由自主地发生了。

其同义词有:“担心”、“不放心”、“恐惧”、“忧虑”,怕“万一”、“也许”、“可能”、“会不会发生”、“够不够好”等诸如此类。不同的心理问题“怕”的内涵不尽相同。

01

焦虑之“怕”

莫名其妙地提心吊胆,说不出原因。往往是由于过分敏感、谨慎、不自信等性格造成的,有的往往会担心焦虑本身或者担心焦虑感的出现,陷入一种越怕越焦虑的怪圈之中,无法自拔。

02

恐惧之“怕”

有明确对象。一般人都有恐惧心理,都怕一些东西,但如果这种恐惧超过了一定限度,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自己无法摆脱了,就是一种病态。陷入恐惧症的人,同样是一些 过于谨慎、小心、自我中心、安全感不足、要求百分之百放心的人。

03

强迫之“怕”

不放心,或过分要求完美。过分追求完美、循规蹈矩、过于刻板、敏感、悲观等构成了强迫性格。

04

强迫之“怕”

抑郁的人多敏感、要求完美,总是对某些事情过分钻牛角尖。有些看似外部因素所致,实际上,是他们缺乏灵活的性格所致。过于执著必然不能随机应变,造成的结果是无法面对现实、面对自我,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很多抑郁其实类似于强迫,他们知道那么想或做是不好的,但性格使然,他们无法放弃自己的“既定目标”、“原则”或“面子”,因此陷入自我斗争的旋涡。

心理障碍滋生出的千奇百怪的“怕”

05

强迫的人多数抑郁

强迫的人为什么多数都抑郁?究其根本就是摆脱不了“怕”字。越想摆脱,越无法摆脱,日子久了,能不焦虑吗?持续的焦虑,做事情还有兴趣吗?当兴趣降低、情绪低落了,就会伴发抑郁症状。

少谈症状,莫摘树叶

01

避免就症状谈症状

心理疏导治疗就是围绕着这棵树进行的。治疗中,我们一般不揪树叶,很少就症状谈症状。如果你只揪树叶,就树叶谈树叶,分析来分析去,一片叶子落下去了,另一片又长出来了。对于症状来说,也是如此,大家应该都有这个体验:一个担心没了,新的担心就冒出来了。

例如,分析某个“怕”会不会是真的?可能不可能发生?分析过后,可能不是真的,放下了,但第二个却冒出来了,再次分析,可能不是真的,第三个……那就糟糕了,就陷入“就症状谈症状”的误区了。

02

不在症状上过多纠缠

很多怕是分析不出所以然来的,树根在,树叶是永远摘不完的。同样如此,性格缺陷之根不除,症状也会层出不穷!如果只把重点放在症状上,对“怕”的理解就不会很透彻、很深刻,“怕”就克服不掉,就很难彻底解决问题,就像好多人会变换症状一样,这两个月怕这个,过两个月怕那个,再过两个月又怕另外一个。

因此,接受疏导治疗时,要注意的是防止“摘树叶”—— 在症状上进行过多的纠缠,因为树叶是永远掐不完的。

很多人往往不断变换症状,回头看看以前怕的东西,好像也无所谓了,甚至会想“自己那时候怎么那么可笑呢?这个有什么怕的!”我们不仅会笑对方:“你那个有什么怕的!如果在我身上根本不算问题!”也会自己笑自己,笑自己曾经的怕。

03

总结经验,从性格上反思

为什么不总结经验?分析一片片叶子,掉到了误区里。虽然这么多担心性质都是一样的,但如果不分析这个树干,也不从自己性格上进行反思,就很难有所进步。好多人一辈子就在“摘树叶”——与症状的纠缠中度过。

04

要深入思考症状的由来

那么,医生经常要了解你的症状,症状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其作用有二:

①用来帮助诊断,分析你的心理过程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②判断疗效。比如,原来症状对你干扰很大,经过治疗后,干扰少了,或者你不太在乎了,就说明你进步了。

因此,不要过多纠缠症状,而要分析症状怎么来的?为什么我有,别人没有?过多纠缠症状,而不深入思考,是治疗的一个误区。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强迫症心理疏导治疗》

作者:黄爱国

#心理健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