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大业九年(西元613年)
背景:患有强迫症的杨广继第一次进攻高丽失败后,悍然发动第二次进攻。两次进攻的时间间隔前后不足一年。
第一次的失败可不是一般的失败:一百多万出征将士,逃回来的只有二千七百人。
这次杨广集结了一百万大军,御驾亲征。
责令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督运粮草。
一时间天下骚乱,四海鼎沸。
杨玄感的父亲杨素,本来对炀帝有拥立之功,却受到炀帝猜忌,郁闷至死——是真的死掉了。
杨玄感早就看杨广不爽,隐忍很久了,现在看局势混乱,就想趁机发动兵变。
革命大旗举起,先指哪个方向呢?
“小蜜”李密分析说: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三种选择。
第一是杨广现在还远在辽东,离幽州有千里之遥,南限钜海,北阻强胡,他所发布的号令,只能从榆林一线传达。如果我们鼓而北上,直扼其喉,那时,高丽在前面阻止他们的去路,我们在后面截断他的归途,不出旬日,他们一定兵疲粮困,那时咱们举旗招降,大搞政治攻心,很快就能涣散他的军心,然后传檄而南,天下可定。这是叫做“釜底抽薪”,上上之策也。
第二是西入长安,夺取京师,现在的京师正是空虚的时候,杨广留下卫文升这样的庸才坐镇,是所托非人,如果我们全速抄到长安,关中是四塞之地,一旦我们得手,就可以据函、崤制诸夏,于是隋亡襟带,我势万全。这也不失为一条好计策,所谓“以逸待劳”是也,算是中策。
第三是因近便利,先取东都,但是顿兵坚城之下,如果不能马上决出胜负,反遭到杨广的围攻,那就凶险了,所以这个计策也叫“火中取栗”。
这个杨玄感长得“体貌雄伟,美须髯”,可是“少时晚成”,五六岁才学会说话,“人多谓之痴”,大家都觉得他的智商有些问题,尽管他的老爸一再强调:“此儿不痴也。”还是改变不了别人对他的看法。
现在,他听完这三条计策,觉得前两条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都太久远,不容易实施,说:“你说的下策,依我看来,倒是个上策。近攻洛阳的‘近’字让人心动,何况,现在政府官员的妻儿老小都在东都。我们要把东都攻下来了,俘虏了这些家属,势必震动朝野,大事成矣。”
心动不能行动,杨玄感的兵锋直逼洛阳,一路上,吸引了许多愤青踊跃报名参军,队伍像滚雪球一样,一下子扩大到十万人,“所战必克”,竟然连战连捷。
杨玄感那叫爽啊,吃嘛嘛香,玩妞倍儿棒,“自谓功在旦暮”,激动得一天到晚做着白日皇帝梦,鼓动广大民众说:“我身为上柱国,家累巨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今者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
杨广正在辽阳和高丽人打得不可开交,接到了来自东都洛阳的鸡毛信,赶紧撤退,调派卫文升、宇文述和屈突通三支部队赶赴洛阳,三角合围,争取把杨玄感这个“反骨仔”围住,捻死。
这三路大军一路不敢怠慢,一路风驰电掣,很快就围住了正在做皇帝梦的杨玄感,不由分说,一顿胖揍。
杨玄感一群乌合之众,被揍得鼻青面肿,满地找牙,哭叫着四散逃命。
等拢集散兵,杨玄感惊魂稍定,才后悔当初没听李密的建议,于是重整好旗鼓,准备西取长安。
半路上,遇上了个不肯拜码头的弘农太守杨智积,杨同学性一急,大怒,发兵围弘农宫。
李密吓得抱着老板的肥腰劝:“咱们入关,贵在神速,现在前不得据险,退无所守,追兵一到,我们全玩完。”
杨玄感不听,看你丫这点出息,前怕狼后怕虎的,回家抱孩子得了,还出来混什么混!
苦劝不听,得,这造反造的,都不把胜负当回事儿,好反而不图胜,就跟玩儿似的,咱还是溜吧,别丢了脑袋还不知道。
李密脚底抹油溜了。
杨玄感因为攻打弘农宫,白白贻误了三天时间,还拿不下。
这时,除了屈突通的三支官军已近靠近外,征高丽的来护儿水军也回到了洛阳。
四路大军,很快就钳死了杨玄感。
全国A级通辑犯李密,好一段时间东躲西藏,在隋军又紧又密的搜捕中,还是被抓住了。
在被押往杨广行营途中,李密号召同行的十几个犯人把身上的钱都贡献出来,凑份子请押送的隋兵们一路上好吃好喝,慢慢消除他们的警觉,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把他们灌醉,大家分头跳墙逃跑了。
脱险后的李密先是流落到淮阳,在一个偏远小乡村做私塾教师,还用了“刘智远”这么一条艺名。小日子马马虎虎地过得还行,可是很快就暴露了行迹,原因是某天他突然灵感来了,诗兴勃发,写了首诗歌,在坊间流行很广,诗曰: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稍微懂点文化的人一读,就知道这是一首反诗,“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不是迫切地渴望着要造反吗?官府赶紧启动了人肉搜索引擎搜索诗的作者,一来二去,很快就找到了诗歌的首发地点,然后按图索骥,将李密逮了个正着。
这回,他又想了一个办法,押解经过农舍的时候,他对解差软磨硬泡,百般哀求,说,人有三急,大哥,我实在不行了,得赶紧找个地方解决。
解差没办法,只好带他去找了个茅房。
谁知这家伙竟在茅房里飞檐走壁,连续穿越了几个农舍,还弄了身农妇的衣服,再次成功脱逃了。
这样,李密改姓换名,四处流落。
其间,挨饥受冻,“削木皮以食”,吃树皮,挖草根,多次机智勇敢的躲脱了官府抓捕。
最后,由王伯当穿针引线,逃亡到了瓦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