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无住心、非心。与般若心经中\"空即是色\"义同。意即不论处于何境,此心皆能无所执着,而自然生起。心若有所执着,犹如生根不动,则无法有效掌握一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是《金刚金》中最关键的,不但六尘、六根、六识这些不应该住,任何念头都不应该住,没有一丝毫的起心动念,这才能生清净心,无论你住的是什么心,甚至是佛法,都是污染的心,都不是清净心。为什么要生清净心?因为清净心能生智慧,妄心不能生智慧。这个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体会得到。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就是因为旁观者事不关己,他执着就少一些;事关当局者的切身利益,他的执着挂碍就多一些,迷惑也就多一些,所以很多时候,当局者就需要请旁观者指点一下。所以我们只要明白了《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就等于找到了打开人生智慧之门的钥匙。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要记住这句话,不要着急着慌,不要患得患失,也不要瞻前顾后,不要起任何妄想杂念,要保持冷静,这样才能生清净心,清净心能生智慧,智慧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也就有了。
心已无所忧是什么意思啊 身无所寄,心无所忧。人的身体无所寄托,内心才会远离忧虑。做到心无旁骛,才能身心俱益。学会做一个简单洒脱的人,无惧忧虑,才能获得快乐。
“忧生于执著,惧生于执著,凡无执著心,亦无所忧惧。”什么意思 担心来源于固执己见.如果要是没有.的心或想法,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心害怕的了.
什么叫无住生心,“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 原文应该是应无2113所住,而生其心。5261“应无所住,而生其心”,4102出自《金刚经》。关键是“1653住”和“心”二字,住,指的是人对世俗、对物质的留恋程度;心,指的是人对佛理禅义的领悟。人应该对世俗物质无所执着,才有可能深刻领悟佛。“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两句,乃体用并显。云何体用?“应无所住”是体,“而生其心”是用,用不离体,体不离用。“应无所住”既不著有,“而生其心”亦不落无,方是金刚本旨。所以六祖闻此二句,立时悟道。然则六祖何以一闻便悟?当知六祖乃肉身菩萨,早已见性。何以故?试看六祖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于此偈语,知六祖已悟无住本性之体,而未明生心起用之妙,故令三更入室。传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二句,六祖大悟体用不二之理。后来即依此教化学人,大振宗风。可见这两句经,非常重要,望大家特别注意。扩展资料:佛教术语,出自《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无住心、非心。与般若心经中“空即是色”义同。意即不论处于何境,此心皆能无所执着,而自然生起。心若有所执着,犹如生根不动,则无法有效掌握一切。故不论于何处,心都不可存有丝毫执着,才能随时。
学佛释疑(Ⅰ)(七)《不执着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吗 没有那么简单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很高的境界了,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不执著,什么叫不执著也需要搞清楚?要想清楚不执著的意思,还要知道为什么执着?(因为有无明,迷惑,不了解真相)执着个什么?(佛教讲众生有我执、法执)要能明白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切相都是不真实的,将一切相知道不真实,所以不取不舍)这才有一点那个意味。另外,“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也不是就死在那里万事不管,还要生心,否则就是死的,和石头有什么区别?所以说佛教有句话叫“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业”。能无所住才算真正出离世间,不被世间所束缚,洒脱自在,入一切而无所挂碍,这样才真正的能担负起入世的事业。还有一句话,叫“坐水月道场,行空花佛事”,做而无做,如佛说法四十九年,说而无说。所以佛教是真正积极的,不是消极的,如果仅仅认为是不执著,很可能就理解成消极的了。我也是鹦鹉学舌,说的不一定对,若想深入了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慢慢深入的学习经论。这方面推荐以下经论也好好研究《金刚经》《坛经》《楞严经》《大乘起信论》《圆觉经》《心经》等等徐恒志居士、以及元音老人都有对这里一些经论的讲解,值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