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InternetofVehicles)的概念引申自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狭义的车联网定义为利用部署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电射频识别技术将采集到的车辆的静动态信息接入一个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对所有运营车辆的有效监管并提供综合服务。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车联网的定义有了更加全面的阐述,根据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定义,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车、路、行人及互联网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
车联网的数据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车辆数据、用户数据和环境数据。
(1)车辆数据:包括使用数据:车速、里程、行驶路段/时间/方向/频次、单次行驶/拥堵/畅行时长等;性能数据:发动机转速、油耗、剩余油量、百米加速等;工况数据:蓄电池/电机/发动机状态、主缸压力、ABS状态、EBD状态、ESP状态、牵引力控制系统状态、告警信息等。
(2)用户数据,包括操控数据:加速、制动、驻车、远近光/雾灯/位置灯、方向盘转角/转速等;用户画像数据:地址、行程分析、常用路线、不良行为分析、活动范围等。
(3)环境数据:天气、路况、道路类型/限速/拥堵等情况。
有了这些详细的数据,我们就能知道车主的用车习惯以及车况数据,不仅能掌握到车辆的运行状态,还能勾画出车主的行为轨迹,这样有助于车企有针对性的对产品、技术和服务等进行改良升级;从车主的位置信息和维修保养数据可以推测出车主在未来是否会流失,那么车企也可以制定高效的营销策略去预防和挽留。
在国家政策和法规的推动与促进下,车联网及大数据监控得到快速而广泛的发展,两客一危一重、新能源汽车、安全监控、环保监控、智能网联汽车监管与云控平台、企业车联网大数据平台等一大批应用也迅速发展。
预测到2023年,我国车辆保有量将超过4亿辆,而每辆车产生的数据每小时将达到5G~250G,所以伴随着车联网用户的爆炸性增长,整个市场对车辆数据的应用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
虽然现在我们能收集到多维度、多领域、海量的数据,但却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仅仅是数据收集而已,多数是应政府或行业监管要求采集和上传数据为目的,还没有充分挖掘数据的深层价值。
(2)数据提供方相互之间独立,比如车管所、4S店、原厂设备商、配件厂商等,导致数据碎片化、孤岛化,这也严重影响了数据的交叉分析。
(3)数据应用方诸如交警部门、保险公司、市政部门、二手租赁市场等,它们所需要的数据都不尽相同,那么以监管为目的的数据采集并没有深入到行业内部具体了解行业真实需求,结果就是所采集的数据没有针对性、价值低。
(4)缺乏有效的数据隐私保护和数据权益保障,数据应用方与数据提供方之间没有能够保证数据安全交易和分享的机制以及如何保障数据合规使用的方法。
如何有效解决上述的难点?早在2019年9月,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可以说,区块链和大数据就是天生一对,区块链是天生的安全数据库,其存储的保真数据使得大数据挖掘分析的结果更加令人可信,更加具有说服力。
在车联网数据的应用中,我们可以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车联网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需要实现以下功能:
(1)数据通过数据提供方签名确权之后才能上链;
(2)分布式存储数据,数据明文保存在所有者本地不上链,上链的只是数据哈希值,也就是数据摘要;
(3)数据摘要上链后,依靠密码学和链式结构保证数据不可篡改,同时数据及对数据的操作都可链上追溯;
(4)对数据访问应用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智能合约动态部署,根据需要向第三方开放分享;
(5)对数据的应用代码需要放置在区块链的节点数据端运行,通过隔离计算保护数据隐私。
有了这样的数据分享平台,就能为车联网数据的应用构建良好的数据生态体系,进而提升数据循环效率和流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