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啥意思? 成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鱼我所欲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可兼得?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句话,用哲学原理解释就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共同处在同一个统一体中。也就是说得到和失去是一对矛盾两个方面,世上没有只得不失的事情,也没有只失不得的事情,有得有失才是事物发展的本来面目。同理得鱼失熊掌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得熊掌而失鱼也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全得鱼和熊掌而无失,违返哲学中矛盾同一性的原理。再从周易五行阴阳原理说起。事物有阴阳之分,一切事物都是由阴和阳两个方面组成。得为阳,失为阴,有得有失是阴阳属性,得到鱼是阳,失去熊掌是阴,得到熊掌是阳,失去鱼是阴,全部得到鱼和熊掌是阳,这样全得而无失为纯阳,纯阳不生,纯阴不长。也就是说鱼和熊掌兼得不符合阴阳属性。有得有失贯穿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待财富的取舍要有分寸,不要过分贪心,不要让“人心不足蛇吞相”的故事重演!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什么意思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在这里,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因此,放到《告子下》全文里看,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1.因为要想得到熊掌。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本意不是说二者必然不可兼得,而是强调当如果不能兼得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取舍.其中也有好的东西不要拥有太多,不然就体现不出其价值所在,就像一山不能容二虎.金字塔顶上永远是最稀少珍贵的.意在提醒世人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