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一位诗人,令诗歌的“温度”在全球提升。在这个特殊的2020年,诗歌对人类、对城市意味着什么?10月17日下午,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图书馆主办的第五届“天涯同心”海上心声秋季朗诵会在上海图书馆举行,700多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
鉴于全球仍然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本次朗诵会改变往届的举办形式,利用视频的方式,来播放外国诗人嘉宾的祝词和朗诵,同时邀请上海诗人来用中文朗诵他们的诗作。
“这场新冠疫情/也揭示了我们早就应该明白的一个道理:/无论我们有多么不同/人类是一个共同体/我们的命运都连在一起。”朗诵会一开始,上海诗人曹剑龙声情并茂地朗诵了第五届上海国际诗歌节“金玉兰”奖得主——塞尔维亚诗人德拉甘·德拉戈洛维奇的诗歌《隐形的敌人》。接着,张烨、 杨绣丽、古心静典、火俊、胡艺昕、施悦凌、马随、吴斐儿分别朗诵了罗马尼亚诗人伊昂·德亚科内斯库、英国诗人大卫·哈森、阿根廷诗人恩利克·索利纳斯、法国诗人张如凌、韩国诗人崔东镐和金具丝、墨西哥诗人马加里托·奎亚尔、比利时诗人杰曼·卓根布鲁特、意大利诗人马可·索佐尼、印度诗人塔考姆·珀伊·拉吉夫、弗拉米尼亚·克鲁恰尼、匈牙利诗人伊什特万·凯梅尼、爱尔兰诗人托马斯·麦卡锡、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乌兰克诗人德米特罗·切斯提克、摩尔多瓦诗人尼古拉·达比亚等外国诗人的作品。这些诗歌包括:《病恹的天气》、《休止符》、《同路人——冬至有感》、《鬼城的蝙蝠和黑暗中的光》、《鸟飞了,花开了:在新冠病毒离去的地方》、《隔离》、《孤单的告别——致不得不独自死去的人,无论你身在何方》、《明信片——致莱昂纳多》、《孤岛》、《囚禁》、《再见了,乘客——致中国友人》、《雪花莲》、《天地之问》、《春的天平》和《发现中国》。
李日月朗诵了作家叶延滨的《想到想不到》以及诗人龚璇的《钟南山的独白》。来自四川的梁平、北京诗人杨志学以及上海诗人安谅、徐芳、孙思、冬青、肖水则分别朗诵了他们自己的作品《武汉,武汉》《战“疫”图谱》《关于抗疫:一只乌鸦的降临》、《你的样子》、《星光一样的眼睛》、《无用之诗》和《致武汉》。
这些诗作的主题都围绕着抗疫的主题,表达了时代的回响,弘扬新冠疫情考验之中共同构筑起的坚强精神堡垒,展现人类面对全球危机与灾难的坚定信心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正如赵丽宏向国内外诗人发出的约稿信上所说的那样 “面对疫情,诗歌也许是无力的,无法治疗疫病,也无法挽救生命,但是我们发自灵魂的祈愿,我们真挚沉静的思考,我们对现实的谛察,对未来的期望,会在人们的心灵中引发回声,会激发起生命面对危难时的勇气和力量。”
图片:上海图书馆提供
作者:如烟
编辑:陆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