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么爱孩子,怎么那么多孩子会恨自己的父母? 有时候父母会困惑,“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帮孩子考虑了那么多,都是出于真心,为什么孩子不领情呢?“明明我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孩子反而怨我?心理学家说,这其中的一种原因是,有些父母没有觉察到,在很多他们觉得“为了孩子好”和“爱孩子”的行为背后,其实包含了一种隐形的操纵和暴力。让我们一起看看,什么是来自父母的“高压型控制”?为什么那么多孩子会恨这类父母?父母过度的控制,对孩子来说,究竟是爱,还是伤害?(图自pexels)我的父母总是在控制我?如果身为父母,你发现自己常用这些方式“爱”孩子,这些“爱”的本质可能是操纵:1.隔离孩子和ta的朋友/恋人:孩子说:我想和朋友/恋人一起出去玩。父母说:去哪?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回?你太单纯了,他们根本没把你当朋友。Ta接近你绝对是有目的的,不是真的爱你。父母可能会认为,这是对孩子的“保护”。但实际上,这是在隔离孩子的社交圈。这一行为,会导致孩子接触不到能给予ta帮助和爱的人,让孩子在社会上难以成长。2.“你爱我,就该照我说的做”:孩子说:我为什么要按你说的做?父母说:如果你爱我,你就应该听我说的话。我养了你这么多年,你不应该好好孝顺我吗?如果遇到孩子的质疑,你选择以。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15、出生后的前几年,脑机能的可塑性是一生中最强的时候。四、儿童的认知发展: 1、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常用方法:1、视觉偏爱法:通过给婴儿呈现两个(或更多)刺激物,观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论述皮亚杰理论在儿童教育实际中有什么价值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理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体系。皮亚杰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人类理性的核心问题,把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当作一种“方法论的插曲”(皮亚杰语),力图寻找生物学与逻辑学和认识论之间的关系,而他的理论体系的重心则在儿童智力的发展上。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力的发展表现出阶段的特性,每一阶段中儿童思维具有特定的性质,这些特定的性质由不同的认知结构所决定。儿童的认知结构是在儿童(认识的主体)与环境对象(认识的客体)相互作用中不断建构的。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论向我们揭示了儿童智力与成人的不同之处,使我们认识到从新生儿到成人这段时间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的增加,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并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在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时我们要注意儿童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仅要因材施教而且还要因时施教。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儿童从出生到2岁时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这时的儿童主要依靠肌肉动作和感觉来探索外部世界,对自己感知到的实际事物进行直觉动作思维。成人在这段时间内就应该多与婴幼儿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