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是什么意思? 向也虚而今也实

2020-10-18知识14

虚己以游世怎么样? 这句话出自庄子的《山木》第二篇结尾,“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译文:一个人倘能听任外物、处世无心而自由自在地遨游于世,谁能够伤害他。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不要太自我、太自私、太把自己当回事。一个人如果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太把自己当回事,那么就很容易与别人起冲突。一个人如果不把自己当回事,不以自我为中心,放下自以为是、放下偏见和无用的面子,谁又能伤害他呢?扩展资料1、“虚己以游世”出自庄子·《山木》第二篇,市南宜僚见鲁侯。市南宜僚见鲁侯,鲁侯有忧色。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鲁侯曰:“吾学先王之道,脩先君之业;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须臾离居;然不免于患,吾是以忧。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矣!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旦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君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野。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其生可乐,其死可葬。吾愿君去国捐俗,与道相辅而行。君曰:。

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是什么意思? 向也虚而今也实

心随境转则不自在,心能转境则无处不自在什么意思? 讲一个故事…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

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是什么意思? 向也虚而今也实

庄子的《山木》原文和译文 【原文】:庄子行2113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5261止其旁而不取4102也。问其故,曰:“无所可1653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译文】: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

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是什么意思? 向也虚而今也实

#读书#文化#庄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