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莫高窟影塑:与彩塑壁画交相辉映、统一和谐的艺术亮点

2020-10-18新闻11

莫高窟影塑:与彩塑壁画交相辉映、统一和谐的艺术亮点

第437窟中心柱东龛楣上影塑

莫高窟影塑:与彩塑壁画交相辉映、统一和谐的艺术亮点

第260窟中心塔柱南向龛影塑

影塑是彩塑艺术之一,以泥、细砂和麦秸做材料,用泥制模具(泥范)翻制,表面经过处理,然后敷彩。通常背面粘贴于墙壁上,正面作凸起壁面较高的浮雕状,主要用以衬托主像圆塑和窟内壁画。

莫高窟早期石窟中除了用大量的千佛图案装饰窟顶,四壁、中心柱上塑像,故事画,尊像画的空间。同时还用大量小型千佛、飞天、天女、供养菩萨影塑装饰洞窟四壁上层,中心柱上层和佛龛两侧。影塑就是现代的浮雕,这种浮雕不直接雕刻在石壁或塑在窟壁上,而是先制塑像模子,用模子拓出泥塑后,再将几个造型各异的泥拓塑像搭配为一组,按序排列,镶贴于壁,然后分组逐一施彩,使影塑和壁画融为一体。这样比绘画的千佛图案,装饰性更强,更为动人。

莫高窟影塑见于北朝、隋代中心塔柱窟粘贴于中心塔柱或四壁上部的佛、菩萨、供养菩萨、千佛、飞天、化生、莲花等,见于莫高窟第259、254、251、257、260、248、435、437、288、432、442、428、290、302、303窟等,唐代洞窟粘贴的小型一佛二菩萨说法图、小型佛像等,见于第215、212、220、492窟等.此外,圆塑身躯上的璎珞、串珠,宝冠上的花饰等饰件,也均属模制粘贴的影塑。

莫高窟早期洞窟中的影塑可能数以万计,因为自然的脱落和人为的盗取,现仅存1385身。形象塑造完好的是北魏第437窟的影塑飞天和北魏第260窟的影塑供养菩萨。

北魏第437窟的影塑飞天在中心柱东向面龛外上层。大部分已经脱落残损,唯有南侧一组保留完好。这组飞天头部和项光为模制,然后安装在贴壁的塑体上。每个飞天不过一掌之大,造型十分优美。身材修长,面相清秀,姿态各异,或持莲,或散花,或双手合十作供养状。身轻如燕,姿态潇酒,富有南朝雕刻“秀骨清像”的风格。身着汉式对襟大袖裙襦,更显得清丽俊秀。衣裙飘扬,长袖飞舞,凌空向上,你追我赶,宛如一群稚气活泼的小天使迎风翱翔戏舞。这组影塑具有很强的装饰风格。

北魏第260窟中心柱东西南北四向面佛龛上层和两侧,原来全为影塑供养菩萨和莲花童子,部分已经脱落或被人盗走。现存166身是莫高窟保存影塑最多的洞窟之一。中心柱东向面佛龛上层和两则保存影塑最多,共51身,也最完好。这群影塑供养菩萨以不同的形态,按一定的组合顺序,有的持莲,有的散花,有的双手合十,有的双手抚膝,全部作胡跪式排列在佛龛上。身有背光,通肩袈裟,高约33-35厘米,额广头小,劲长挺秀,神态洒脱,以线描勾勒眉目和嘴唇,以线刻雕饰头发和衣纹。造型简练,色彩厚重,对比明快,气氛活泼,与龛内静穆严肃的佛像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龛面的装饰性和艺术感染力。

这些立体感强、色彩丰富的影塑粘贴在塑体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与主尊塑像壁画互相结合,互为一体,互相陪衬,相得益彰。既达到了整窟艺术的统一和谐,又衬托出主尊在窟中的主体地位。而且熟练地运用了配色手段,红、黄、绿、青、蓝、黑、白等各种色彩交替,使对比强烈、鲜明而又统一和谐。这些影塑和佛龛内外五彩缤纷的彩塑壁画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热烈奔放、瑰丽无比的气氛。当观者步入洞窟之中,仿佛身心已经进入庄严华丽、迷离神奇的佛国净土。在这里,感受到佛教艺术巨大的魅力。(周卫华)

#书法字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