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油的古桥——福缘古桥
福缘古桥旧照
福缘古桥,旧志称作“太平桥”,又名“延禧桥”,俗称“大桥”“翻水桥”,位于连接江油中坝、太平(旧属彰明县)两镇之间的昌明河上。该桥最初由彰明监生刘鼎捐银1400两仿照汉州的金雁桥修建,时任四川提督学政陈希曾赠送 “文津衍庆”横匾,以示对其嘉许。后石桥被洪水冲毁,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继由其子刘鹤龄、刘鹤松兄弟二人再次出资重修。县令陈扬为表彰刘氏三代人的善义之举,特撰文立碑(见后)。数年之后,石桥再次被洪水冲毁,道光九年(1829年),江油人杨成杰、刘金柱倡首募资重建,并将其命名为“福缘桥”。石桥全长24.5米,桥墩高1.5米,桥面宽2.5米,五礅六跨,每跨铺4张长石板,每张重约2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因江油城区市政建设而被拆除。
福缘桥记
彰明县令 陈 扬
古人云:为善最乐。顾为之一世难,为之屡世尤难,是必有继志述事之贤子,助夫教子之贤妇,斯克以善相承,而乐善之家风罔替也,兹何幸于邑刘氏见之。嘉庆辛酉,余奉檄来川,适学宪陈公(陈希曾)按试邑郡归,告余曰:“乃者,道经彰明,过中坝,都人士以试桥请。观其规模,盖仿汉州金雁桥。询其费,千四百金有奇,皆太学士刘鼎独任之。其形势且堪培江彰文风,匾以‘ 文津衍庆’ ,为刘生嘉也。”斯言也,余闻而心仪者久之。今年夏,奉宪委宰彰邑,簿书之暇,微服察闾阎疾苦。所谓中坝者,则桥已圯,仅新石五磴。询诸父老,乃坏于波臣,而踵事者又因费不足中止。爰集绅士龙济川、吴庆泰等,询续成之计,佥曰:“非再縻千数百金,不克复旧制。”言次皆有难色。未几,闻有太学生刘鹤龄与其弟鹤松毅然为之鸠工庀材,曾未假将伯之呼。心窃伟其志。既访两刘生家世,佥曰:“前修桥刘鼎嗣君也。乃祖华声公、祖母张孺人,少孤贫,克勤克俭,中年家渐裕,夫妇俱好行善事,置义冢,辟通衢,施棺椁药饵,种种善行难枚举。乃父鼎公绰有父风,凡孝亲睦族、济困扶危,一如华声公所为。岁壬戍,年饥,倡捐米五十石为赈济用,孙制府以‘ 义行可风’ 旌其门。”今日鹤龄伯仲独任桥工,诚以厥父肯堂、厥子乌庸不肯构?以故奉母而仔肩之,方虑无以承父志,赀财奚计焉。噫!刘氏之好善也,黄童白叟如出一辞,可不谓贤乎?父作之,子述之,孙又继之,非以乐善相继述,而能若是乎?至若鼎公母氏张能赞夫于前,鹤龄伯仲母氏王暨生母史复训子于后,倘所谓助夫教子而家风赖以罔替者,非乎?夫处士为善于乡,世不乏人,所难者不吝财、不弋誉。历三世而皆无愧于善人之名,使邑之人而皆如是,则人心厚、风俗醇,不亦太和翔洽、至治馨香之盛美也哉!然而桥工特刘氏之一端耳,其足型方训俗者,正未可言罄。兹略序其概,亦俾有志于善者知所向往焉云。(清同治《彰明县志》)
来源史志江油
(部分内容源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有涉及版权请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