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有没有方向为什么 现在这个问题存在2113争议,个人见解应该5261没有,如果4102说是有的话,也应该是单1653向性,因为时间一直在进行,从来没有逆行一说。时间是物理学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t。在国际单位制(SI)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s,在1967年召开的第13届国际度量衡大会对秒的定义是:铯-133的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间跃迁对应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这个定义提到的铯原子必须在绝对零度时是静止的,而且在地面上的环境是零磁场。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定义的秒,与天文学上的历书时所定义的秒是等效的。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毫秒ms、分min、小时h、日(天)d、周、月、年等。哲学上,时间是抽象概念,表达事物的生灭排列。其内涵是无尽永前,其外延是一切事件过程长短和发生顺序的度量。“无尽”指时间没有起始和终结,“永前”指时间的增量总是正数。同时,时间也不可能被暂停。
光速的测量方法是什么? 光速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常数之一,也是所有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狭义相对论认为:任何信号和物体的速度都不能超过真空中的光速.在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为:v=c/n.在光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上,光速的测定,一直是许多科学家为之探索的课题.许多光速测量方法那巧妙的构思、高超的实验设计一直在启迪着后人的物理学研究.历史上光速测量方法可以分为天文学测量方法、大地测量方法和实验室测量方法等一、光速测定的天文学方法1.罗默的卫星蚀法光速的测量,首先在天文学上获得成功,这是因为宇宙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测量光速所需要的足够大的距离.早在1676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默(1644—1710)首先测量了光速.由于任何周期性的变化过程都可当作时钟,他成功地找到了离观察者非常遥远而相当准确的“时钟”,罗默在观察时所用的是木星每隔一定周期所出现的一次卫星蚀.他在观察时注意到:连续两次卫星蚀相隔的时间,当地球背离木星运动时,要比地球迎向木星运动时要长一些,他用光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来解释这个现象.光从木星发出(实际上是木星的卫星发出),当地球离开木星运动时,光必须追上地球,因而从地面上观察木星的两次卫星蚀相隔的时间,要比实际相隔。
距地球几万光年的距离是怎么测的? 一般是用三角法,比如说地球在春分点和秋分点时分别观测一颗恒星对地球的角度,然后以公转轨道半径为基线,算出它距地球的距离 对于较近的天体(500光年以内)采用三角法。
时针从12走到5一共走了多少小时 时针从12走到5走了5小时。分析过程如下:时钟的钟表示意图如下:时钟的表面有12个数字,每两个相邻数字之间对于时针来说是一个小时,时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5经历了5个大格,。
下一次的冰川时期大约在什么时候 大概将在1亿年后来临.第五纪冰川来临,意味着我们的地球又要进入一个冰川广布的可怕的地质年代了吗?德国波茨坦气候变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斯台芳.拉姆斯托夫通过计算模型证明,全球气候变暖将改变海湾暖流的流向,从而导致欧洲大陆进入冰期.根据拉姆斯托夫的研究,全球气温升高最终可能导致欧洲出现区域性冰期.气候学家甚至间接地证明,海湾暖流热效应在大西洋北部海域已明显减小,欧洲的气候变得越来越反复无常.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汤懋苍等专家认为,现在地球正在从“太平世界”缓慢地向强对流型转化,届时强造山运动和热能向机械能转化的现象又会出现,一个新的大冰期很可能会降临地球,他们还根据自己的模型推测第五纪冰期大概将在1亿年后来临.面对众说纷纭的研究结论,我们只能说,第五纪冰川来临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在一个短时期内还很难确定其趋势,这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焓和熵什么区别 1、焓指能量,熵指混乱度。2、焓的物理意义是体系中热力学能再附加上PV这部分能量的一种能量。H=U+pV。熵的物理意义是体系的混乱程度,定义式:dS=dQ/T。3、从性质上来说,焓和熵都是状态函数,不过熵可以为零(当微观状态数为1)不可为负(显然组合数不能小于1)。扩展资料熵S是状态函数,具有加和(容量)性质,是广度量非守恒量,因为其定义式中的热量与物质的量成正比,但确定的状态有确定量。其变化量ΔS只决定于体系的始终态而与过程可逆与否无关。由于体系熵的变化值等于可逆过程热温商δQ/T之和,所以只能通过可逆过程求的体系的熵变。孤立体系的可逆变化或绝热可逆变化过程ΔS=0。焓是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系统能量的一个重要状态参量,常用符号H表示。焓的物理意义是体系中热力学能再附加上PV这部分能量的一种能量。焓是体系的状态函数,与变化的途径无关,只要体系的状态定了,焓就有唯一确定的值。参考资料焓值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