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百年前,陕西村民挖出了两件宝贝,一件消失无踪、一件流传至今

2020-10-17新闻11

鼎是汉语常用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鼎本意是古代的一种煮食物的器具。在古代,鼎不仅仅是用来烹煮食物,也是放在宗庙里祭祀用的一种礼器。鼎很大、很重,所以“鼎”又表示很盛大,如:鼎鼎大名、鼎盛。由于“鼎”的重要,又常用于比喻王位和帝业,如:定鼎、问鼎,所以,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鼎是煮食物的大容器,水在鼎里翻滚称为“鼎沸”,比喻喧闹、混乱。鼎又有更新的意思,如:鼎革、鼎故革新。

所以说,鼎对于中国的意义非凡。

百年前,陕西村民挖出了两件宝贝,一件消失无踪、一件流传至今

道光时期,陕西郿县礼村有村民挖出了两件宝贝——大盂鼎和小盂鼎。这两尊鼎历史悠久,出自周代名臣盂之手。当时国家尚无文物保护的概念,地方官府对盗墓行为的管理也不严格,各地文物交易不受限制,以至于,小盂鼎在出土后不久便遗失了。

大盂鼎几经辗转,被袁世凯的叔叔袁保恒购入。当时袁保恒在左宗棠的麾下做事,为了谋得升迁,袁保恒将重金购买的大盂鼎作为礼物,赠予左宗棠。左宗棠位高权重,亦有收藏金石的爱好。在得到了大盂鼎之后,对其爱不释手。

不过,没过多久左宗棠便将大盂鼎转赠给了潘祖荫。说起来,这潘祖荫虽贵为工部尚书,但当时的左宗棠已成为封疆大吏,为何要对地位低于自己的潘祖荫如此讨好呢?原来,左宗棠赠鼎完全是出于救命之恩。

百年前,陕西村民挖出了两件宝贝,一件消失无踪、一件流传至今

早年左宗棠在骆秉章麾下担任幕宾之时,曾得罪了永州总兵,因此获罪。值此之际,侍读学士潘祖荫站了出来,替左宗棠说了不少好话,这才保住了左宗棠的性命。左宗棠始终想报答恩人的救命之恩,但潘祖荫唯好金石,且眼光极高,唯有大盂鼎这种级别的国之重宝能入其法眼。因此,在得到了大盂鼎之后,左宗棠思量再三,决定以此物相赠。

说起这大盂鼎,其形制是标准的周代三足鼎,高约一米,鼎口的直径为77公分,重达153公斤。在周鼎这一大家族里,大盂鼎绝对是罕见的大家伙。最难得的是,大盂鼎上篆刻了近三百个字,这是周康王向盂进行的告诫。周康王指出,当年先祖文王、武王靠仁政治理国家,希望盂能继承先代的遗志,为国家多做贡献。盂感激涕零,特铸两尊青铜鼎,并在上面刻下天子的教诲。

抛开大盂鼎本身的价值不谈,单单刻在上面的铭文,都已是无价的文化瑰宝。即便是在满清王朝,大盂鼎亦属价值连城的国之重宝。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有时获得了这种国之重宝未必是好事,反倒容易招致祸端。潘祖荫在朝廷的地位举足轻重,所以,在他生前,这尊鼎自是无人敢觊觎。然而,潘祖荫驾鹤归西后,祸从天上来,不少人都将贪婪的目光瞄向了大盂鼎。

百年前,陕西村民挖出了两件宝贝,一件消失无踪、一件流传至今

起初,先是身为封疆大吏的两江总督端方对大盂鼎起意,多次派人来潘家索要大盂鼎。不过,潘祖荫虽死,但余威尚在,潘家人毅然决然地拒绝了端方的“美意”。

在后来的日子里,又有洋人找上门来,开出天价希望潘家人能将此鼎转卖到国外。潘家虽已落魄,但风骨尚在,自不会做出这种将国宝卖到国外的事。因此,潘家人亦拒绝了洋人的请求,让这些投机取巧的外国人碰了一鼻子灰。

到了民国时期,有位北洋政府大员,打着让大盂鼎参加展览的幌子,想要将这件重宝据为己有。好在潘家人及时洞悉了此人的阴谋,并未将大盂鼎送去展览,这才保住了大盂鼎。抗日战争爆发之后,苏州城沦为敌占区,恰逢潘家家主潘祖年寿终正寝,因族内没有长辈做主,潘家的年轻人又不想让这件国之重宝被日本人所得。

最终,经一番协商过后,潘家的年轻人将包括大盂鼎在内的文物通通掩埋起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时有不法之徒觊觎这些埋藏在地下的宝贝,所幸大盂鼎奇迹般地留存下来,没有失窃。解放战争胜利后,潘家人目睹了祖国的兴盛,也看到了大盂鼎最好的归宿。这次,潘家人再次聚在一起,为大盂鼎的未来做出了安排。

百年前,陕西村民挖出了两件宝贝,一件消失无踪、一件流传至今

当时,族中最年长的是潘祖荫的孙媳妇潘达于,潘女士提议将大盂鼎捐献给祖国,这一建议得到了潘氏长辈全票通过。就这样,这件大盂鼎在出土百年后,被陈列在上海博物馆的展区中,供群众参观。1959年,当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开馆时,大盂鼎被转送到首都,成为第一批参与展览的国宝。

后来,大盂鼎于国家博物馆正式落户,时至今日我们仍可在国博一睹其风采。

百年前,陕西村民挖出了两件宝贝,一件消失无踪、一件流传至今

显然,在昏聩无能的满清王朝,朝廷是没有力量维护这件国之重器的;在军阀割据的民国时代,这件国宝亦无法得到妥善保护。唯有在国富民强的新中国,这件大盂鼎才能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为时人讲述那段尘封在史海中的往事。至于小盂鼎传说此器亡佚于太平天国之际,另一说法则以为项城袁氏实藏此器,重埋入土,今不知所在(断代)。

参考资料:

【《历史语言研究所商周金文暨青铜器资料库》、《西周大盂鼎》】

#文物收藏#左宗棠#大盂鼎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