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不迷茫的一代

2020-10-17新闻7

不迷茫的一代

青春之所以迷茫,也许是因为有选择。没有选择的一代,除了一天又一天的过下去,是没有迷茫的困扰的。

茶师是目前生活中我接触到的最钦佩的一位老人家。去年我在一家茶空间工作,第一次见他其貌不扬,用糟老头子形容一点不为过。一米八几的高个子有一点点驼肩,说话不紧不慢。和我倒班的小姐姐嘱咐我茶师经常会来喝茶,店里放着他自带的茶杯。

第二天,我独自当班。刚过中午,果然见茶师缓缓踱步而来。起初我对茶师爱答不理的,做上水,随他自饮自斟。我忙活着擦拭茶器等,既不开口问话也没有要聊天的欲望。要知道多少老人家一张口就无聊苍白的让人想要逃跑啊。

不得不说,茶师对人的观察实在是细致入微。只见他缓缓喝了一口茶,抬起眼皮问我,“你挺喜欢文学啊?”一下子打开了我的话匣和好奇。问“哪里看出来的?”“都有年轻的时候,那个阶段谁不喜欢文学和诗歌呢?”我们聊诗歌,仿佛回到了他们的年代。更是巧了,我说早上我还引用北岛的诗发朋友圈呢!“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茶师跟着一起诵下去。他感叹,我们那个年代“北岛、顾城、海子等火的不得了,年轻人的偶像。那地位就相当于现在的马云。”我说还有汪国真,食指。老师说,汪国真的诗不太好,没有深度。这么一说,我一想果然是。汪国真表达的是对事物直接的情感。顾城北岛海子他们表达的是灵魂深处的呼喊。

老人家问我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作品,跟我讲对他影响比较大的作品。奇怪的是当今所谓的世界名著他大部分没有读过。读的都是一些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他讲年轻时候写了很多很多作品,用手比划着厚度,都是自娱自乐,没有发表。那个年代,没有网络。不是想写什么网络上写就可以。要投稿,人家看上你写的东西才会联系你。因此这条路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很难的。

茶师说,《飘》的描写手法呢,还是比较传统。我疑惑“飘?”他点头。说自己早上在听,我真是立马觉得热乎乎的有些感动呢。这是我前天跟他提起的书。他说自己没看过。我说我比较喜欢《平凡的世界》《陆犯焉识》又问你知道《芳华》吗?看了这个电影吗?

他点头,知道啊,看了。我说,哎呀,这部电影真是把我感动的数次落泪。他疑惑“你年轻人感动什么呀?这是我们那个时代的故事。”我翻出来当时自己写的观后感,给他念三次把我感动的恸哭的地方,以及我的大致评价。感叹,幸亏我有及时记录的习惯。不然这会儿问我,我只能记得很感动,细节就不知道了。

老人家给我看年轻时当兵的照片,这才知道原来他也上过前线。他说你感觉的那些光荣的部分啊,我们那个时候没有的。我可开心了,捞着大活人了!好时机呀,终于可以问问亲历者的感受了。问你们呢,当时什么感受?他说,虽然表面上是血书表志,报效祖国,雄心壮志。心里是很恐惧害怕的。现在回看是有点意义,那个时候,一点意义没有,只是不得不去面对。而且战场上亲眼看到战友的伤亡,越南环境潮湿在那些密林里,天总是下雨。人躲在洞里,衣不遮体,还有大的能吃人的蚊子,叮的又疼又痒。那时候只想着生存,感受是不一样的。想的是生命和自由。

我问那你回来的时候,有没有九死一生的感觉?他摇摇头,没有。那是个充满理想的年龄。要为祖国现代化而奋斗,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没想那么多,想的都是生活,如何吃上一日三餐。日子是很艰难的。他说部队生活改变了他的人生观。

我问怎么说?他说在部队里就是军狱,没有自由,也没有自己。只有集体,他说军队适合初中生高中生还没有觉醒的人去,学习纪律,服从。可是对于我们这种野惯的人来说,呆不下去。所以回来后,让他去某个部队继续当兵,他没去。去了工厂,一天只要干完分内活每个月可以领工资,不用想那么多挺好的,业余时间就学习啊。茶师说,那个时候求知欲很强,觉得自己没读书,没文化,很自卑的。自考很多次也没考上大学。不过好在可以旁听。后来上了第一届如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的学校读书。再慢慢地考进新华社工作。

我念叨“新华社?好像课本上提过。”老人家激动了,“新华社很牛的,多少人想进去。我们那个时候写的东西很权威的,市委书记都没有权限看。自己想发就发,是直接归属京里管的。”可是在他五十岁的时候,他提前退休了。很多人很惊呀,因为正是当年,是“媳妇终于熬成婆”的时候,退了!他说因为到后来,言论开始收紧,他受不了不自由,就退了。

他说,我这一生啊,为了自由付出了很大代价的。我疑惑,这么年轻退休了做什么呢?他说在杭州和某个农村交界处,买了一块地,翻修了一座房子,种菜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过了多久呀?”“十年。”把我惊讶坏了。

陈皮普洱没味道了,老人家把剩余小包茶叶给我了,说他不喜欢喝。让我自己慢慢喝,又拿出一种茶,我问这是什么?磨烈。在冰岛旁边的茶树,也是数量不多的珍藏啦。劲道很大的。我对人的兴趣已经远远大于茶了。品了一口继续追问他的人生故事。

“十年!我没听错吧,不会无聊吗?空虚吗?”不无聊不空虚,充实的很。这段时间,学习茶道,看易经,看道家,佛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研究不完的。

茶师说,文化人的后代写的文字让我感动的流泪。其实不仅仅他们的人生。一些工人阶级,或者农民的一生,倘若你真正去了解,一样能把你感动的落泪。只是他们多数不会写也就不被人知道而已。他说,当初工人阶级多么光荣和自豪。这是写在宪法里的,由广大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组成。当年的杭州本地人很是有种自我骄傲,身在城市,西湖边,做工人。那全家日子过的红红火火,人都是精神气爽的。后来突然大面积的下岗,为了生存,一些人做保姆,做保安,要知道这些人曾经过的都是什么日子?是西湖边下个棋侃大山,有着沉甸甸幸福的。这种落差,没几个人去写去说。如果他们可以写,一样会把你感动的落泪,只是这些人里面大多数没文化,写不出来,而且逆来顺受惯了,也就慢慢接受现实,好好地面对生活。这还是城里人,农村人更苦。

我就想起了我的姥爷,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但我我从姥姥,姥爷身上看到的是对生活的知足和感恩。有一次我问姥姥,种地辛苦不?姥姥说,辛苦什么,现在不用交皇粮,国家每亩地还给补贴,多好。茶师听了说“是啊,从我们角度看是苦的,但是人家不会有这种感觉。就是发生面对和接受。”

对于如今的茶师而言,生活就是喝喝茶,和朋友们聊聊天颐养天年。他说到了他这个年纪最羡慕的就是西湖边上那些八九十岁打太极的老大爷们。身体健康是唯一的追求。我问他想不想人生重新来过?现在有网络,有那么多免费的优质的教育,信息发达。他的青春文学梦可能比自己年轻的时候更好实现。茶师说,那我不是看着你们这一代成长起来的么?也算是经历过并不想重来。

像茶师的一生那些重要的节点和选择都是响应着国家号召来的。要说他自己的意志,就是想成为文字工作者,这份激情热情指引着他慢慢地到了报社。

他的青年时代,没有迷茫。有的都是生存的艰辛,但茶师很知足,他自认为自己的一生是幸运的。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