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15分钟记住北宋九帝和九位文人

2020-10-17新闻18

图|源网络

文|杜衡记

初中语文课本中,宋朝作者所著的诗、词和散文共收录了20篇以上,而其中又有一大半为北宋文人。

要了解这些作者的生平背景,首先需要记住北宋历史的整体脉络,然后再定位该作者所处的历史时期。

我们先来看一下初中语文中出现的北宋文人有哪几位:范仲淹、晏殊、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秦观、李清照、朱敦儒、陈与义,共九位。(排名按出生年份先后)

整个北宋历史,始于960年,终于1127年。而上述九位北宋文人,最长者范仲淹生于989年,最年轻的陈与义生于1090年,可以说基本涵盖了整个北宋。

第一帝:太祖

关键词: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

15分钟记住北宋九帝和九位文人

北宋的开国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60年是个比较好记的年份,因为它与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好相距约一千年。

北宋之前的那段历史,叫“五代十国”,那是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后,一段50年不到的,分裂中不断改朝换代的历史。

五代的最末一代叫后周,后周的第二位皇帝叫柴荣,赵匡胤就是他的手下爱将。公元959年,柴荣病逝,年仅7岁的小皇帝登基。

第二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被大家拥立为帝,建立了宋朝。

15分钟记住北宋九帝和九位文人

陈桥兵变让赵匡胤当上了皇帝,但也落下了心病,那就是兵权对帝位的威胁,所以,他用一场宴席,“杯酒释兵权”,把开国将领们一个个打发回了老家,也因此奠定了整个宋朝“重文轻武”的总基调。

第二帝:太宗

关键词:金匮之盟、烛影斧声、兴科举

出生人物:范仲淹、晏殊

15分钟记住北宋九帝和九位文人

北宋的第二位皇帝是宋太宗赵光义,他是赵匡胤的弟弟,原名匡义,为避兄长名讳,改名为光义。赵光义执政于976至997年,范仲淹(989)和晏殊(991)都生于太宗年间。

赵光义继位,是个千古疑案,一说是篡位,一说是太祖传位。传位之说涉及两个著名典故:金匮之盟和烛影斧声。

金匮之盟说的是,赵匡胤和赵光义的母亲杜太后临终时,交代赵匡胤死后要传位给弟弟,这些遗言被宰相赵普记录下来,藏于金匮(通柜)之中,因此得名。

杜太后立金匮之盟的逻辑是:后周之所以被你赵匡胤夺了位,就是因为皇帝年幼,所以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你就应该传位给弟弟。(但实际上,赵匡胤去世时两个儿子分别是17和25岁,所以金匮之盟的真假一直有争议。)

烛影斧声说的是,赵匡胤去世那晚,传弟弟赵光义入宫密谈(左右不得闻)。然后有人远远地看见,烛光下赵光义离席,貌似有谦逊避让的样子,接着听见太祖拿把斧子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意思就是:你好好去做(这个皇帝)。

15分钟记住北宋九帝和九位文人

早期的太宗赵光义,应该是北宋九帝中最崇尚武力的一位。继位后第三年,便平定了南方,次年,御驾亲征攻下了北汉,五代十国的历史至此才真正终结。然后,太宗先后发起了两次北伐,企图从辽国手中收复燕云十六州,但皆以失败告终。

《杨家将》的故事,便发生在第二次北伐期间。杨业本是北汉旧将,归宋后,成为了抗辽英雄。

两次北伐受挫后,太宗放弃了扩张战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然后练起了“内功”:加强中央集权,发展农业,鼓励商贸,最重要的是,扩大了科举取士的规模。

太宗在位期间,第一次科举的人数,就是太祖时期最多一次的两倍多。整个太宗在位21年间,由科举为官者近万人,也就是每年平均500人左右。而反观唐朝289年,进士及第者每年平均只有22人。宋朝的文官政治,由此确立。

第三帝:真宗

关键词:澶渊之盟、励学篇

出生人物:欧阳修、王安石

出场人物:柳永

15分钟记住北宋九帝和九位文人

北宋第三位皇帝的继位,终于没有争议了,他就是宋真宗赵恒,太宗的第三子,在位时间为997年至1022年。欧阳修(1007)和王安石(1021)都出生在真宗年间。(明年就是王安石诞辰1000年啦。)

赵恒为什么庙号“真宗”?我自己的记忆方法是:从他开始,宋朝轻武重文的“真义”被表现出来了。

先说“轻武”,就是宋真宗被诟病了千年的“澶渊之盟”。当时辽国侵宋,真宗在寇准等主战派的劝说下北上亲征。未曾想,辽国主帅竟意外战死,局势有利于北宋,又未曾想,赵恒竟主动提出,以每年给辽一定的岁币为条件,于澶渊结盟和解。

15分钟记住北宋九帝和九位文人

再说“重文”,被我们传诵至今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出自赵恒的《励学篇》。可以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价值观,便始于真宗时代。

这里插播一位北宋著名词人。此人也生于太宗年间,和范仲淹同为宋初80后,他的词大多描写普通百姓的男女之情和市井风光,按现在说法就是“非常接地气”,所以在当年风靡一时,堪称宋词里程碑式人物。但因为性格轻佻,言行放浪,所做文章难入朝堂,于是屡屡科举落榜。这位词人便是柳永,初中语文课本并未收入他的作品。

15分钟记住北宋九帝和九位文人

高中语文编录了柳永的经典离别词《雨霖铃》

柳永在1009年第一次落榜,写下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下》,其中最著名的一句便是“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直接挑战了真宗的读书有用论。所以这位大词人在真宗朝四次落第也就不让人意外了。

第四帝:仁宗

关键词:狸猫换太子、盛世、新政

出生人物:苏轼、秦观

出场人物:范仲淹、晏殊、欧阳修

15分钟记住北宋九帝和九位文人

接下来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宋仁宗赵祯了,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从1022至1063共42年。苏轼(1037)和秦观(1049)都出生在这个时期,而前面提到了范仲淹、晏殊、欧阳修也都成名于这一朝。

仁宗的身世,因为明代小说《包公案》里的“狸猫换太子”,而被传奇化了。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仁宗的爹赵恒宠幸美人刘氏,但刘氏不能生养,然后赵恒的李宸妃为他生了第六子,就是未来的仁宗赵祯,于是赵恒便对外声称这是刘氏所生。这个故事,在电视剧《清平乐》的开头有述,并没有剥了皮的狸猫那种惊悚情节。

仁宗42年的最大成就,就是史称的“仁宗盛治”。可以这样来比喻,太祖赵匡胤定了基调,构画了蓝图;太宗赵光义进行了纠错实验,完善了引擎设计;真宗赵恒真真切切地试运行了一把;最后仁宗赵祯把北宋这台车开上了快车道。

清代王士祯评价说:“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这句话是褒是贬,纷说不一。不过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我认为这是褒奖,比如我们现在经常批评一些领导“外行管内行”就是这个道理。皇帝做好自己的本职,百事交由百官来管,这正是北宋的一种政治文明。

因为赵祯的“百事不会”,仁宗年间才会冒出那么多政坛明星。

晏殊,就是受益于仁宗盛治的典型,号称“太平宰相”,也称“宰相词人”,官场平顺,文坛留名,生活美满,生得八子六女,第七子晏几道同样为北宋著名词人,父子二人并称为“大晏”和“小晏”。

15分钟记住北宋九帝和九位文人

电视剧《清平乐》中的晏殊

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收录在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驶在快车道上的北宋,在仁宗年间也出现了问题,那就是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和“三冗”(冗官、冗兵、冗费)。1043年,由仁宗支持,范仲淹领衔,开展了“庆历新政”。

15分钟记住北宋九帝和九位文人

电视剧《清平乐》中的范仲淹

两年后,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被贬放至河南邓州,期间,受邀于岳州好友滕子京,写下了传世之作《岳阳楼记》,收录在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晏殊和范仲淹,都逝于仁宗年间,分别是1055和1052年。

仁宗年间的第一大文人当属出生于1007年的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中,除去唐朝的韩愈和柳宗元,其余六位都是北宋大家,分别是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曾巩、王安石。

六人中欧阳修最为年长,他是曾巩的老师,还是苏轼、苏辙的伯乐。欧阳修赴试科考时,被晏殊确定为第一名“省元”,而他自己主持科考时,又取中了苏轼两兄弟,当真是北宋文坛承前启后的一位。

15分钟记住北宋九帝和九位文人

电视剧《清平乐》中的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散文大家,所以欧阳修最有名的就是散文《醉翁亭记》,收录在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另外还有一首词《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收录在八年级上册。

第五帝:英宗

关键词:资治通鉴、《知否》

15分钟记住北宋九帝和九位文人

北宋第五个皇帝是宋英宗赵曙,只在位了四年,1063年至1067年。因为仁宗无子,所以英宗是个养子,但也是正统的宋赵血脉,太宗赵光义的曾孙。电视剧《知否》的故事原型,就发生在英宗继位的前后。

英宗在位四年的成就,一是命司马光设局专修《资治通鉴》,二是传位给了一个有抱负有作为的儿子。

第六帝:神宗

关键词:变法

出生人物:朱敦儒、李清照

出场人物:王安石、苏轼

15分钟记住北宋九帝和九位文人

这个儿子就是北宋第六帝,宋神宗赵顼,在位18年(1067至1085)。神宗末年的1081和1084年,出生了另两位初中语文北宋词人:朱敦儒和李清照。不久后的1090年,初中语文九大北宋文人的最后一位,陈与义出生。

神宗一生的标签,就是“改革”二字,并且和王安石牢牢绑定。因为他接盘的北宋这台车,已经跑了100多年,耗损严重,仁宗和范仲淹想解决的土地兼并和三冗问题,到了神宗朝更是变本加厉。因为国力衰落,北方的辽和西夏,南方的越南,都开始蠢蠢欲动。

神宗继位后第三年,即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次年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王安石新法吸取了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教训,没有第一时间对“冗官”下手,而是着重于富国、强兵和取士三方面。

15分钟记住北宋九帝和九位文人

虽然表面上没有触碰“官”们的利益,但改革势必危及既得利益者,所以,新法依然招来了朝野间的一片指责。神宗虽然一直鼎力支持王安石,但有时候也不得不向保守势力妥协,于是王安石也经历了两次拜相后的两次罢相。

王安石变法的是非对错,一两段话讲不全面,只能总结为:想法是好的,方向是对的,但执行起来却太过急于求成。好比北宋这台车的燃油发动机老化了,耗油严重,于是想换一个更先进的电动发动机,但在研发初期,就强行要求这台车维持以前的速度,就是一种违背规律的急功近利。

后世对王安石的评价,长期以否定和批判为主,从南宋朱熹,到明末清初的王夫之,都是在传统儒家思想的基础上,给王安石贴上法家标签,然后做儒法之辩。直到1908年,同为变法改革家的梁启超,编著了人物传记《王荆公》,称其为“三代以下唯一完人”,还把王安石总结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先行者”,让人不禁产生一种“王荆公千年穿越”的错觉。

15分钟记住北宋九帝和九位文人

王安石的一首七言诗《登飞来峰》,收录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是唯一一位出现在七年级课本中的北宋作者。

王安石变法对北宋的影响,已超越了变法本身,其导致的新旧党之争,纠缠着整个北宋末期。

苏轼就是新旧之争的最著名牺牲品,北宋这个“文人天堂”,竟也诞生了乌台诗案这样的文字狱,可见斗争的激烈程度。

初中语文共收录了苏轼5篇文章,全部创作于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前后。详见《一个你不太了解的苏东坡》。

第七帝:哲宗

关键词:高滔滔、天龙八部

出生人物:陈与义

出场人物:苏轼、秦观

15分钟记住北宋九帝和九位文人

神宗在新旧之争中,于1085年忧郁而逝,年仅38岁,一大摊子事情扔给了年仅10岁的儿子赵煦,就是北宋第七帝宋哲宗。

皇帝年幼,就由祖母高太后临朝听证。高太后全名高滔滔,记起来没?就是《清平乐》里,和仁宗养子,未来的英宗从小一起读书,后来嫁给了他的那位。

高太后掌权后启用了司马光,恢复旧法,直到1093年去世,18岁的哲宗亲政,又重推新法。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书前释名中说:本书故事发生于北宋哲宗元祐、绍圣年间,公元1094年前后。

苏轼在高太后的旧法时期,曾被起复还朝,但在哲宗亲政的第二年,也就是1094年,再次被贬惠州。同期被贬的还有他的学生,“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

秦观是北宋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词风温婉伤感,和柳永一样,善写柔肠百转的男女之情。但被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收录的那首《行香子.树绕村庄》却是个异类,用朴实的语言和轻快的格调,描写了农家风光,与秦观一贯的词风大不相同。

宋哲宗亲政了七年,于1100年,也就是25岁的时候便英年早逝,似乎和他父亲宋神宗是一个宿命,都没扛住新旧之争的熬磨。秦观也是在这一年去世,第二年,苏轼也病逝于再次复任的途中。

第八、九帝:徽宗 钦宗

关键词:靖康之耻、水浒传、清明上河图

出场人物:朱敦儒、李清照、陈与义

15分钟记住北宋九帝和九位文人

15分钟记住北宋九帝和九位文人

哲宗的早逝导致了北宋历史上第二次“传位于弟”,就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宋神宗第十一子,哲宗之弟,宋徽宗赵佶。

赵佶终结了父亲和哥哥“短命”的宿命,他在位25年(1125),并且又活了10年,直到1135年才死。因为,他在终结宿命的同时也终结了北宋。

徽宗即位后仍是启用新法,但被他重用的蔡京等人,却打着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起来,导致新旧之争更甚。

近几年最成功的一部国产长篇推理小说《清明上河图密码》,就是以徽宗年间为背景。全书第一篇“八子案”,讲的便是因为新旧政见的不合,而导致的朋友相残的故事。

15分钟记住北宋九帝和九位文人

当然,和徽宗朝相关的,最有名的文学作品是《水浒传》,那位逼死林冲娘子的高衙内,义父便是高俅。高俅官居太尉,掌管禁军,类似于宋徽宗的“家臣”,金兵南下侵宋时,陪着徽宗一路逃难的那位。

金庸的名著《射雕英雄传》,也是和徽宗有关。压垮北宋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徽宗的昏招:联金击辽,也就是和一个凶残的,不熟悉的敌人结盟,去攻击另一个熟悉的,已经达成了平衡的敌人。结果便是引狼入室。

靖康元年(1126),金兵兵临城下,徽宗竟以为不当皇帝便能一身轻,于是禅让给了太子赵桓,也就是北宋名义上的第九帝宋钦宗。但就在靖康二年(1127),徽宗钦宗一起被金人掳去,北宋终结,史称“靖康之耻”。《射雕》的两位男主之名,郭靖和杨康,便来自于此。

北宋末代皇帝赵佶,在艺术上的造诣极高,自创了被后人称为“瘦金体”的书法字体,热爱花鸟画而自成“院体”。王士祯的“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的下一句,便是“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尔”。

1127年北宋灭亡,朱敦儒46岁,李清照43岁,陈与义37岁,这三人都横跨了北、南两宋。

李清照大家都很熟悉,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名,便是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一句。当然,前面说了,《知否》的背景原型是第五帝英宗年间,那时李清照还没出生。

15分钟记住北宋九帝和九位文人

初中语文收录了李清照的两首词,都在八年级上册,一首是《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写于1130年,也就是南宋第四年,这是李清照的一首另类作品,因为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结合历史来看,便也就不会觉得讶异了。另一首是《如梦令》,但不是知否那首,而是“常记溪亭日暮”。

朱敦儒和陈与义,分别在文坛获得了“词俊”和“诗俊”之名,同属“洛中八俊”。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收录了朱敦儒的《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九年级下册收录了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两首词都写于南宋初,共同体现了北宋灭亡后,词人们的情思开始转换,忧国忧民之心愈渐浓重。爱国,开始成为南宋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旋律。

转载请注明出处:杜衡记 学语文.品中国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